齐帆齐老师微课第(185)篇
共计1308字数累计269033字数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句古诗非常地绝妙,“月上柳梢头”写出了这个意境的时间,“约”道出了是俩人的约会,谁呢?情侣。黄昏后,更进一步表明时间,以及那种黄昏后那种朦朦胧胧的约会场景。
那年我和我的学生就常常有这样的浪漫之约,当时觉得很辛苦,现在想来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那时在一家私立学校。起初我是走读班的班主任,兼任一个住读班的语文课。住读班就会有晚自习,自习结束以后都会把他们带到寝室里去。每次从教室到宿舍的路上,都会看到这种“月上柳梢头”的景象。不过并没有“人约黄昏后”的意愿,因为回家的意愿更强烈。
到了四年级,原本我这个学习平平常常的走读班级变得优秀了,不少的学生都有了走转住的意愿。几个十几个孩子转为了住读,到四年级下期我们班一半同学走读,一半同学住读。
走读的同学坐在了靠门的两个大桌,住读的同学坐在了靠窗的两个大组。
我把走读组取名“太阳组”,因为他们每天是迎着太阳从家里来学校,伴着太阳回家去。一直在阳光的沐浴之下成长。
住读的呢,取名“月亮组”,他们每天早晨在月亮下起床、早练、早餐,晚自习以后又在月亮的陪伴下,从教室走向宿舍。所以他们每天见得最多的就是月亮和星星。
孩子们住读了,就要开设晚自习了。作为班主任,除了每次晚自习后把他们带到宿舍,我还经常在晚自习的最后半个小时带他们到操场的小花园锻炼或是操场走走。
第1次出来的时候,有一位同学刚一回头就看到了教学楼上面的月亮。“呀,月亮!好大呀,好亮啊!”那一天可能是农历十五左右吧。
又大又圆的月亮,刚好在两层教学楼的上空。教学楼的旁边正好是四棵高高的银杏树,月亮就恰好在银杏树的中间,仿佛是长在银杏树的树梢上。月光很亮很美,洒在了操场上。
我带着孩子们在操场小花园里做游戏,“我是木头人”的游戏,月光映照着孩子们一张张似笑非笑的脸,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春季开学一般都在正月初八、初七有的时候会在初十,但有一年是在正月十六,你是不是觉得刚好在家里过了元宵节。不,住校的孩子会在前一天晚上提前到学校。所以那一年正月十五的晚上,我就和孩子在学校上晚自习。
那一晚上晚自习是没什么效果的,所以我们都是收心课。食堂送来了元宵,大家吃着碗里的元宵,看着窗外明亮的月亮,心已经到了月空中。
吃完元宵之后,我就带着他们到操场上尽情地玩。那一晚的月亮真的是特别大特别亮。月亮依然在树梢上,虽说春节后的银杏树还是光秃秃的,但是依然不影响那种“月上柳枝头”的美感。
此时此刻的时间、情感真的是太符合“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的意境,只不过跟我约会的是一大群学生了。
这句诗出自哪里呢?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诗的意思是:
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得如同白昼。
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这是将去年和今年的情景做一个对比,写出了作者相思之泪,相思之苦。在我看来,当年我和学生的这种“人约黄昏后”,是一种幸福、甜蜜,是美好的回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