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开心为你每天分享一本书的第175天。
今日共读:《生活的经济解释》
“生活无处不经济”,更具体地说,经济学就是人类在面对多种可能性的时候,如何去进行比较和选择的一种思维工具。
第一,为什么说现代人更需要经济学这个思维工具?
纵观经济学两百多年的发展史,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变得越来越“微观”了。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相应的成本。一个社会的总体资源是有限的,对于一些看上去属于“绝对”的价值,比如“公平”“正义”“生命”等等,事实上也不能“不计成本”地去追求,而是必须考虑实际的成本和效益。
第二,以经济动机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和用道德力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两种方法相比哪种更好,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吗?
靠强调道德力量和伦理规范来调整行为,虽然是治本,但见效比较慢;有些社会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必须马上解决,只能靠金钱激励这样能立竿见影的政策。也就是说,从实际效果来看,金钱激励往往比道德约束见效更快,适用于一些“社会急症”。
第三,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应该如何来理解民主制度的运作机制与实践难题?
对于长久以来的“投票之谜”,作者认为,投票并不是只有成本而没有收益,投票的收益其实是个人维护自己“好公民”的自我形象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