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三十四岁时曾画了一套非常有名的《六朝诗意图》,这套画尺幅都比较大,一共有四幅,如今其中的三幅都在私人藏家之手,还有一幅藏于莫斯科的艺术博物馆。
最开始画这幅《六朝诗意图》时,徐悲鸿并未打算画成一套,甚至一开始在画第一幅时,也仅仅只画了一半就不想画了。
当时,徐悲鸿在画第一幅时先用白描起稿,但线稿画完一看又很不满意,就没有继续往下面画了,白描稿被随意置于画室。
不久一个收藏家来拜访徐悲鸿,正好看到了这幅随意丢放在画室里的画稿,越看越觉得若是完整画出来一定会成为一幅名画,便提议徐悲鸿将这幅画继续画完。
不过,徐悲鸿却认为这幅白描稿自己并不满意,不同意继续在原稿上画完剩余的一半,但可以当成底稿重新画一幅出来。
就这样,原本打算废弃的白描稿便被留下来当成底稿,徐悲鸿根据这个底稿重新进行了优化,画出了一幅更加满意的《六朝诗意图》交给了收藏家。
随后,这幅画出现在多场有影响力的国际美术展上,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艺术好评,很快有国际藏家想要收藏《六朝诗意图》。
于是,徐悲鸿便继续保留了那幅没画完的白描稿,又陆续画出来两幅差不多的《六朝诗意图》,至此,这幅原本不想画了的“废稿”便像鸡生蛋一样,反而变成了4幅“量产画”——1幅底稿3幅成品。
此后,徐悲鸿便将这幅“半成品”白描稿好好地留存了下来,虽然徐悲鸿对这幅白描稿并不满意,但还有人再求同样的画时就能继续当底稿用。
徐悲鸿故去后这幅白描稿就留给了夫人,此时《六朝诗意图》已经成为了徐悲鸿最有名的画作系列,因此徐夫人将这幅没画完的白描稿当成了压箱底的作品,因为这是《六朝诗意图》系列唯一还留在徐家的“母本”了。
这幅底稿在“箱底”封存了五十三年之久,直到零六年,八十三岁的徐夫人才从箱子底翻出了这幅“母本”《六朝诗意图》,她决定让这幅封存了半个世纪的未完之作获得新生!
但这毕竟是一幅只画了一半的“半成品”,徐夫人认为这幅“母本”级的重要作品不应该以“半成品”的方式出现,因为决定找一个当代顶级名家补画徐悲鸿未完成的部分。
但找谁来补画却是一个超级难题,谁有资格能为徐悲鸿的遗作补画呢?将国内名家筛选一遍之后徐夫人确定了一个人——当时只有六十八岁的范曾。
徐夫人找到范曾,将这幅白描稿展开,要他自己看看是否有把握能“补”好这幅画,范曾看过后自信地表示自己能替徐悲鸿先生完成画作,让这幅“半成品”成为不输其他三幅的精品!
看到范曾如此自信,徐夫人便将这幅压箱底半个世纪的白描稿郑重地委托给了他,请他在参考徐悲鸿其余三幅成品后好好“补”完这幅极为珍贵的底稿。
不足月余范曾便在白描稿上补绘出了山石树草等,“补”完之后还信手在画的左上角题下“锦锈少年”的跋文。
徐夫人压根没想到范曾竟然能如此神速补画,以她的想象范曾应该要耗费数十日甚至数月,才能慎重提笔细心补画,谁料范曾竟然如同信手拈来般一挥而就。
但看完补画的效果后徐夫人才放下心来——虽然无法媲美徐悲鸿其他三幅名作,但也算是补得没有差错了。
后来,范曾极为自豪地将补画的效果发在网上,并用“珠联璧合”来形容补画的效果,但很多网友看到补完的效果后评价只有三个字:翻车了——认为范曾的补画不但远逊于其他几幅《六朝诗意图》,甚至破坏了徐悲鸿原来的白描原稿。
尽管徐夫人找范曾补画有人评价是“翻车”之作,但这幅画最终却卖了四千三百七十万!
有网友认为范曾的补画并没有“翻车”,相反,白描底稿为徐悲鸿遗作,加上范曾这个当代大师的笔墨之后就是“强强联合”了,所以更有艺术意义和价值。不知道您觉得范曾的补画“翻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