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言: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所谓好为人师,就是倚仗着自己的人生阅历,用“过来人”的身份去教育别人。曾国藩在京城为官时,喜欢写信教导在家乡读书的弟弟们。在信里他以兄长自居,动不动就厉声喝斥,甚至还让弟弟们抄写他的教诲。后来,弟弟们实在无法忍受,一起写信到京城,声讨曾国藩总是空口指责,却没有解决问题。收到信的曾国藩悔恨不已,才发觉自己的毛病竟然影响到了兄弟间的感情。每个人的处境不同,立场不同,强行干涉别人的生活,并不会受人尊重,反倒是一种冒犯。所谓的大道理,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没有穿过别人的鞋子,就别轻易为他人指路,有些话,一旦说出口,就无法挽回了。
曾经有个务农的年轻人,想踏上文学之路。就给作家陈忠实寄去了自己的文章,寻求他的建议。陈忠实看完后,觉得文章平平无奇,但他依然给年轻人回信“你的文章不错”,还鼓励他坚持下去。年轻人自以为受到了鼓舞,就放弃了农耕,全心全意地投入了写作。结果一生都过得穷困潦倒,籍籍无名。后来陈忠实听说了此事,不禁扼腕长叹,一次指点,就这样毁了别人的一生。
佛说:不能说,一说即错。人生不会有两个相同的剧本,你信手拈来的,他人未必得心应手。你一时指点,却无法为他人的失败买单。
作家金惟纯曾说:“我为凡夫俗子,不敢奢求为人师表,只要戒掉好为人师,便已功德无量。”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在一切现实面前,任何建议、批评、指责,都是无知的表现。阅历深厚的人,越会明白自己的渺小,面对未知的世界,越会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偏颇的经验,有时并不能指导别人,允许别人做别人,才是最大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