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娟和父母在站台告别,还有她的弟弟。
小娟是南方一个县里的小姑娘,只有七岁,开学就要上二年级了,她的父母是北漂,在北京做着小生意,每年只有过年才会回趟老家。小姑娘每年只有过年和暑假才能见上父母一面。其他时间都是在老家读书,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小娟两岁的时候,妈妈生了一个弟弟,弟弟就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待在北京,从小到大。
小娟看着爸爸妈妈,说,我会好好听话的,好好读书。
旁边的婶婶说,小娟这次考试考了班上第一呢。
爸爸说,好,真乖,我们过年再回去。
一旁的弟弟,缠着爸爸妈妈说,我们赶快回家吧,我不喜欢这里。
妈妈看着小娟说,小娟啊,要乖乖听话,跟叔叔回家之后给我们打个电话。
列车员开始催促送站人员下车,小娟开始流眼泪。
“怎么了,娟啊?”
“我不想回去,我想和你们待在一起。”
“娟,听话,我和爸爸过年就回去了。”
小娟眼里噙着泪水,竟是生生没滴下来,“嗯,我不哭了。我会等你们过年回来的。”
列车驶离了车站,小娟的爸爸妈妈带着弟弟走了,小娟和叔叔留在回程得列车上。
“这小姑娘为什么不和父母一起待在北京?”
“养一个孩子就很困难了,更别说养两个。”婶婶回答着邻座的问题,“小娟很听话,很懂事,在家里还会帮着做事,每年过生日过节也不吵闹要什么东西,只是这孩子啊,没办法,是个女孩,老家都是重男轻女的嘛,小儿子看得更重些。”
“这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会这种想法。”
“没办法啊。女孩子家,也不要求什么大富大贵,嫁个好人家就行吧。”
“小娟,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啊?”
“我想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一起,干什么都好。”
下车的时候,她跟着婶婶,背着自己的包,安安静静地跟着,让人看着不由得有些心酸。十岁不到孩子,没有父母的照顾和陪伴,却依旧努力地生活着。像她这样的留守儿童,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的父母为了挣得更好的生活背井离乡,疏远了孩子和父母,却也给他们挣来了安稳的生活。天平的两端总是很难平衡,不是因为不知道准确的重量和调节的方式,而是在厚此薄彼之间,难以取舍,做到绝对的公平。说到底,还是因为陈旧的观念和那可笑的传统思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