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看斋藤孝老师的书的,一是它能帮助你从认知上不断提升自己,二是它有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方法。去年的时候看过斋藤孝老师的《学会学习》,书里萃取了16个名人的读书学习技巧精华,分篇整理,提供了包罗万象的学习方法,读后受益匪浅。
今日有幸看到斋藤孝老师的《如何有效提问》这本书,不禁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在这本书里,斋藤孝老师主要讲述了提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提问能力。他用事实告诉我们:那些所谓的沟通高手都是不仅会倾听还具有高超的提问能力。要想有一个良好的沟通过程,学会提问和倾听同样重要!
斋藤孝老师在书里这样写到:沟通的关键不在于我们是否能够说出重点,而在于能让对方说出多少重点。
面对不熟悉的人,想要让对方打开心扉,并且营造出愉悦的谈话气氛,重点在于能够提出一个精彩的问题。一个好的问题,不仅能够在3分钟内就让对方打开“话匣子”,更能够让我们从对方的回答中获取有效取有效信息。最好的成长方式就是经常和优秀的人交谈,并通过提问这―积极行为来增强沟通能力。
只要你懂得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那你跟谁都可以“聊得来”!
那么,什么是有效提问呢?
首先明白一个误区,说话风趣不见得是交谈高手。
一个人是否具有沟通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判断出来的,与对方交谈则会更加明确。假设自己是一个二重奏的演奏者:如果一方是演奏高手,而另一方很笨拙,那么高手也能配合弱的人做出精彩的演出。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变成这种人。
在言语交谈的背后,自己和对方都有着不同的经验和经历,双方都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能达到在表达自己的同时,也融入对方的世界,并巧妙地萃取精华,再延伸至自己表达的内容里,这种境界是最好的。
交谈高手总会在交谈中穿插自己的经历,这么一来,就会是在描述这几年来自己的经验,而非浅显的表面话。再加上有技巧地套出对方的经验,这就是“提问能力”。说会说有趣的话,不见得是对谈高手。
流水账一样的内容只存在于普通的交谈中,我们从出生起就一直用这种方式来交谈。虽说是日常会话,其实不然一—我们会在无形中严格地考察对方的实力,也就是对方的沟通能力,更明确的说法则是对方的“提问能力”。
举例来说,通常我们不喜欢面对老爱问无聊问题的人。假设你被别人归类在“和这种人多说无益”里的话,纵然你有多么优秀的才干,也将无法发挥。所以说,提问能力是一种想要发挥自己其他能力的舞台时所必备的能力。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呢?
1、利用坐标轴思考法找出“具体且本质”的问题。
整理脑中思路,明确当前问题的属性,让你提出一个具体且本质的好问题。
在这里,不是用直觉判断这个问题很好、那个很不好,而是利用坐标轴来清楚地区分问题的属性。我们知道优秀问题的关键是“具体且本质”,那么不优秀的题目是怎么样的?利用坐标轴便可以一目了然。如下图:
首先纵轴(y轴)的上方正向为具体的,下方负向则是抽象的。横轴(X轴)的右方正向是本质性的,左方负向则是非本质性的。
换句话说,右上方区块是“具体且本质”的问题领域。
右下方数学上称为第四象限的区块是“抽象且本质的”。例如,当有人问你“对你而言,生存的意义是什么?”或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时,你回答:“是爱。”这种敷衍的对谈就如同被人问到“现在的心境如何?”而回答“很高兴” 是一样的道理。
问题确实是本质性的,但问法过于抽象,答案也不得不抽象,“爱”和“高兴”这种文字或许涵盖了深层的含义,但是将它当作答案又过于平庸。
这是提问者欠缺“提问能力”,而不是回答者的错。具体且非本质的事情和抽象的事情乍看很像,很容易让人总是在同一个象限提出问题。如果想要问重要的事情或是事件的真相时,这种提问方式就非常模糊不清。
用上图的这个坐标轴来说,左上方的第二象限部分是属于“具体且非本质”的问题领域。这就像是在面对拥有专业知识的对象时,问他有关于他的星座、平常都做些什么一些鸡毛蒜的事情,而不是问与他的专业相关的事。
又或者是面对体育选手,却提出无关体育专业的私人领域的问题。也像是电视上的娱乐八卦一样,看起来热闹却什么结论也得不到。
另外左下方“抽象且非本质”的问题则属于哲学性的,是 具有特殊思考看法的人才会提出的奇怪问题。
而大部分的人在不清楚“提问能力”概念时所提出的问题,想必都集中在右下或左上的象限。因此将它转换成右上“具体且本质”的问题领域很有必要。
不过为了进行有创意的谈话或是发现新的意义,时刻刻保持右上方的“具体且本质”的问题意识是很重要的。
将坐标轴技巧化是非常重要的事。只看一次并不会有明显的效果,而一旦养成经常检查自己的问题在坐标轴哪个象限这种习惯后,再提出问题时,坐标轴就会浮现在脑海中,从而可以立刻发挥“我现在提问的水平在右下方,应该提出更具体的事情才对”的修正功能。
只要经常将这个坐标轴放在心上,提问的水平也会随之进步。就这层意义来说,坐标轴可以说是提高“提问能力”的技巧之一。
2、设定提问主题
充分收集资料,找到一个主题并不断深入挖掘,让你的问题更有创意和独特性。
里普顿采访斯皮尔伯格导演,是根据他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创作的电影照顺序细致发问。和这种方式成对比的,具有明确主题问法的是亚历克斯·哈利。
亚历克斯·哈利是描写黑人奴隶生涯《根》一书的作者,也是《马尔科姆X自传》的共同作者。在他执笔《根》之前,在《花花公子》杂志担任采访记者。他本身也是黑人,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为止,都以黑人问题为探讨焦点,是一位立场鲜明的采访记者。
受访者是一些优秀的黑人,比如迈尔斯·戴维斯、马尔科姆、拳王阿里、马丁路德金 、小萨米.戴维斯、昆西·琼斯,等等。这些受访者各自拥有很明确的主题,由此提出具有深度的问题,回答者也能认真回答, 从而造就了难得一见的内容充实的专访集。
充分收集对方的资料,提出一般人不注意的问题,可以得到信任,这是良好沟通的一种方式。这可以从“你倒是很清楚嘛!”当中一见端倪。这可以让对方感觉到是值得自己谈的问题。
不针对发生的现象或结果,只要你注意到对方不为人知的行事作风的重点,必定能得到“你懂我”的评价,并且产生信赖关系。
问话和对话的诀窍是,问出对方吃尽苦头的事迹,不能太过于表面化。
3、巧用三色圆珠笔
事先准备5个问题,用三色笔划分重要度,先思考再提问,让你的问题一针见血。
作者在读硕士时,曾经听海外学者举行的英文演讲。演讲完毕后,就是问答时间。基本上,日本人都是在听完演讲之后才开始思考问题,所以不会马上举手发问。
虽然看起来是在很认真地思考,但从演讲完毕到提出问题之间会出现一段空档。这对演讲者而言,会有一种空虚感,他可能认为“没人提出问题,就表示自己的话没人听得懂”!
但欧美人在演讲完毕后就会立刻提出疑问,这就是作者要强调的重点。由于作者了解这—点,所以在听演讲的同时便将问题记下来。作者的习惯是用三色圆珠笔的绿色写出疑问,对方说的话用蓝色画起来,重点部分用红色标注。也就是说,对方所说的客观事项用蓝色和红色,自己主观思考的问题则用绿色。用绿色标注问题,用英文写出问题,再用括号括起来或是用圆圈标注出来。
准备询问的问题用三重圆圈标注,不太重要的问题则用两个圈或一个圈来划分等级。演讲一结束,就可以马上从最重要的问题开始依次提问。
如果只问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不会是不好的问题。若不经仔细思考就发问,便很容易提出愚蠢的问题。准备5个以上的问题,再从中挑出一个最好的,这样不论是谁都能提出精辟的问题。
4、随机应变提问题
根据对方的经历提问题,引导他说出自身戏剧性的变化,激起对方谈话的热情。
随机应变就是根据对方的变化发问。
有一种问题是附和对方然后针对本质提出问题,或是变化地提出问题。从对方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发表感想,答案大多很丰富。
如果你问“你自认为是什么样的人?”“你最想做什么? 被问到的人可能一时之间答不出来。但是换个方法问:“你现在之所以会做这样的事,是因为在某一个地方产生变化,或是在哪里认识了谁而产生变化吗?”对方多半会说:“被你这么一问 ……”而说出具体的内容。况且被问到的人往往认为那个变化对他而言是重大经历,所以会积极地说出来,这是一般常理。
针对变化谈论非常容易着手,只要让对方自己比较变化前和变化后的不同即可。只要提出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的问题,大部分人都愿意积极谈论。重点在于人们总是喜欢述说自己戏剧性变化的事迹,并且根据具体的决策谈话的话,话题不容易松散,更容易产生对话。
以上就是斋藤孝老师在《如何有效提问》一书中所讲述的主要内容了,在书里更是汇集了诸多名人的精彩对谈实例,如黑柳彻子、村上春树、手冢治虫、斯皮尔伯格等人的访谈实录,说明各种提问技巧,告诉你如何在实际谈话中提出精彩问题,抓住谈话的本质。
说到这里,介绍一下斋藤孝老师吧。斋藤孝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博士,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专攻教育学、身体论、交流论。主要著作有《学会学习》《深阅读》《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等。
最后希望我们大家读过斋藤孝老师的书能够学以致用,每天进步一点点。
我是余小鱼,八零后老女孩,以梦为马,文字做缰,寻一场遇见。喜欢我,就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