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
反省是人进步的唯一方法。
前有孔子一日三省吾身,后有曾国藩日课十二条,稻盛君则是每天对镜子自诫。
三省吾身,前两点是为人方面,后一条是学习方面。尤其第三点:传不习乎?虽然有多重理解,个人更倾向于:你教授给别人的,自己有没有践行?作为老师的孔子,传授周礼,举止言行肯定要合礼才能让学生,旁人信服。而这一点也被王阳明继承,其主要的言行集《传习录》,传递着知行合一的精神,同时建立三不朽的万世丰碑。同样,作为企业家的稻盛君,秉行“敬天爱人,自利利他”的理念,创立两家世界五百强公司,同时在国内外创立阿米巴,传播其管理经验。学习最好的方法是教别人,而检验是否学好的方法是践行,只有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知。而自己的毛病就是脑海里模模糊糊感觉了解,但教别人就会漏洞百出。而且有时指责别人时有点恨铁不成钢,但其实自己内心深处也是想逃避,比如要别人去演讲,但其实自己也是能躲则躲,还给自己找借口。
而对于日课十二条,感受最深的是“读书不二”,这里“二”应该是指多个方向,因为对于同一个方向,多个版本同时对比学习阅读倒是更有效果,而多个方向就是极不好的。没有重心,不能攻坚主要矛盾。之所以读书很“二”,一是因为贪欲,二是因为逃避。因为贪欲,所以各方面都想学;因为逃避,遇到难题就会逃避。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自己同时在看几个方向,又是心理学的,又是小说,又是哲学等等,意识到之后,停下来几个,没多久又会旧病复发。这样没有深入就没有成就感,拖得越久也就越乏味。读书如此,其他方面也是此道理。
为了达到反省效果,曾国藩采用记日记的方法,一犯戒,比如违反十二条中某条,就在日记里臭骂自己禽兽不如,且经常将日记分享给别人指点。稻盛君也有相似行为,他年轻时就采取自诫的仪式,当有傲慢吹牛时,晚上或早起就对着镜子,严厉斥责自己:混账!然后反省说:神啊!对不起。多么发自内心的自责,反思啊!而自己很多时候不一定能意识到自己错误,意识到了也只是在晨间日记留一句,不一定能真正改正,在面对镜子时,我可能更多的是看看有皱纹没?自我臭美一下。所以也必须确立自己的条目,每天有针对性地反思,反复进行,深入潜意识。
当然,没有遇到痛,是很难真正去实行它的,在不好的行为习惯赖这么久,是因为它们在特定的时候给了我们滋养,给了我们安慰,那戒不掉的零食,掐不断的烟,甩不掉的脂肪,忘不了的色。有着多么美妙的诱惑。
就算意识到,也不一定能找到纠正办法,就算有改进办法,也很难执行,就算执行,也很难坚持形成新的习惯。很多时候痛了,也就此沉沦了。经过左冲右突,绝无出路,就此投降,寻找心灵的庇护所--比如宗教,然后不想再出来,把奋斗解释成“执念”,以慰己心。
所以需要在最低落的时候还能找到一点寄托,让自己意识到还没 有真正的失败。自己有一个坚持5年的习惯,冷水浴(春冬基本两天一次)即使最难过时也是机械式地坚持着,当冷水淋着时,意识到自己原来可以坚持这么久,只要还在每天进步,哪怕是一点点,也是有走出去的时候。
“每天进步一点”当时第一次听到外教对我说时,有种心头一震的感觉,瞬间感觉能踩到地了,而不是一直漂在空中心理发虚。这让人有了可把控感,我只要盯住昨天就是,今天学了什么知识,长了什么技能,发现自己真的在进步呢!而不是感叹那遥远的目标怎么一直无可触及。这样才能静心学习,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反思吧!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