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志愿者服务,我的经历不是很多,大抵是参加了几次,但是对于志愿者服务,我是很乐意去做的,因为志愿者服务讲究的就是“志愿”二字,而“者”就是一群青春且热血的大学生们不辞辛劳,不计报酬的奔波在志愿一线。而我,很是欢喜做这样一类人,并且喜欢用文字记录我的志愿者经历。
计算下来,在大学这两年期间,我做过最多的事情就是去校外站创文岗了,因为每次都是劳委按照学号安排,一周排到自己的机会不多,但是我很积极,于我而言,珍惜每一次志愿者的机会就是对自己社会责任感的较好的锻炼了。
在站创文岗期间,我经历过冬日的严寒,夏日发酷暑之后,越发的觉得志愿者服务是对人意志力的打磨,因为面对随时可变的天气,我们是不能退缩的,同时也是需要耐得住寂寞来站好自己的岗位。而站岗的时效为两小时,在这煎熬的两小时之内,是需要有足够的定力。因为在这期间,不允许玩手机,不允许到处乱窜,不允许扎堆闲聊,否则是对志愿者行为的不尊重。作为一个严格规范自身行为的青年志愿者,在志愿者服务过程中,有时会对站岗的乏味感到厌倦,偶尔也会抱怨天气的变化无常,但是更多的是对这份职责的敬畏。
因为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因为世间的美好需要用双眼去发现,去记录。当我站在创文岗上,如此百无聊奈的踢着脚边的石子,望着街道两边,随时等待着一阵风起,两排的树木上的落叶慢悠悠的飘落下来时,迅速拿起我的劳动工具拾起落叶时,殊不知这座静谧的城市因为此举而多了几分祥和,不只是我,还有无数像我一样默默坚守在创文岗的大学生们。所谓细微深处见真情,我兴许是知道了这一点,同时也甘之若饴。
在这两个小时之内,不远处的公交车站一群等待着公交车到来的人们,当公交车缓缓停靠在站前,他们并没有一窝蜂的争着抢着挤上那狭窄的门,而是整齐有序的排好队上车,全程下来,没有骂骂咧咧,有的只是互相谦让。道路两头,不间断的走来几个人,有的是母亲牵着幼小的孩子,一路笑着走过;有的是两位年迈的老人,他们互相搀扶的走过,应该是夫妻吧,我听见老婆婆对老爷爷说着等到了那个石头那里,我们就歇歇吧。老爷爷应声回答说好,接着便从我身边经过;有的是向我问路的,姑且叫他叔叔吧,我会很乐意的告诉他该怎么走等等。
当我将这看到、听到,说到联系在一起时,突然觉得,这样的平淡无奇的小事也是算是创文之行的收获了。其实,当我们大学生在履行自己的志愿义务的同时,多数是看到的是自己做了多少,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和艰辛,但是当我们转变视角,用平静和善意的目光看着这个我们所守护的小城市也有一些人时,会发现他们也在用另一种方式呵护着这个城市的和平。因为奉献是互相的,新时代的促成是每个社会一分子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大学生是这个社会给予期望的群体,它赋予了我们更多的获取青春讯息的能力,让我们得以在热血绽放的青春里看到志愿之光。
两小时的志愿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志愿的深层含义,这种明白并不是我一时兴起,也不是我凭一次经历就能明白参悟清楚的,它是我深思熟虑良久得出的,那就是成长的经历的志愿服务是很有意义的,时代的印记一定会留在成长中的年轻人的生命里,留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中,而我愿意做那个过分热情地赞扬着生活里各种不起眼细节的人,对志愿服务的坚定亦是如此,所谓平淡见真谛。而此刻我已经感受到了有一股暖流在我的身体流淌,同时我也已整装待发,随时听候着志愿的调遣。
远方好像隐隐约约传来声音了,你听,那是新时代的号角吗?声音那么的清冽,那么空灵,那么悠长。我想一定是的,我相信,我将带着满腔的热血与激情去响应那年轻的志愿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