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品:
在本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冲绳美军基地问题、教科书问题、如何正面回应网络暴力等主题,在维新旋风肆虐的大阪孤军奋战的电视纪录片的存在逐渐引起人们的注目。
作者简介:
齐加尚代,日本每日放送总监。1987年成为“每日放送”的记者,2015年开始担任纪录片的责任总监。
书评人简介:
宫地 悠,日本朝日新闻GLOBE副编辑。2000年进入朝日新闻,先后曾任职于社会部、《环球》编辑部、旧金山分部部长,21年4月起担任社会部部长。著有《硅谷的真相》、《密航留学生 追踪长州五杰》等作品。
书评全文:
通过电视总监的取材记录,把充满日本社会的萎缩的“空气”确实地传递给观众。
作者呈现的节目主题,包括了冲绳美军基地问题、教科书问题,以及网络暴力。其中,教科书问题以<教育与爱国>这部电影的公映进行了更深入探讨。
仅仅是看到这些,就能感受到作者传达出的气概。作品不只单纯地去描写日本社会深部这一庞大主题,如果没有“燃烧的觉悟”是难以接近并创造出这些想法的。
憎恶与差别就这样被暴露,许多发生在海外的事例也开始发生在我们身边。
作者认为,对政府进行了言论批判,就被攻击成为了“反日记者”,就如同批判普京政权,则被俄罗斯压制成为“外国的代理人”;对在日韩国人表现出强烈的区别对待,就如同特朗普政权下喷涌而出的美国人种差别问题。
然而,煽动引发这些情绪的人却难以看清其真面目,而事情走到最后,通常都变成了“主观臆想”、“只想引人注目”、“单纯的复制黏贴”......从政治家到匿名人士,共通点就只剩下扫兴与空虚。
但是,在这些声音的鼓动之下,想要回避政府批判的“空气”,渐渐充斥在了学校与学界。作者从各种不同的现场,描述出一个萎缩的社会的样子。
要问“是什么杀死了记者”,换言之,要问“是什么杀死了言论自由”。答案,并不单纯。
对政治人物的个人攻击,匿名诽谤群起而攻之的中伤,权力与数量上的不对等。这些要如何跨越?在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地答案。书中有这么一句,“政治就是什么都别说”,一位冲绳男性的发言显得很沉重。这是对于没有完全监督能力的媒体,由内向外所发出的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