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外出坐车,路过建国门时,忽然想起了一段笑话儿。
一天公交车上一位外地来京人员,拿100元钱买票。
售票员问:您去哪?
乘客答:见过么。
售票员看了看他手中的100元,
赶紧说:见过见过。您去哪?
那人说:见过么!
售票员拿出手里一沓100元的纸币说:见过,见过,您看我这里一沓呢。
又问:您去哪?
那人着急的大声说:见过么!见过么!!见过么!!!
一车人被惊动,有一位乘客赶紧来到他们面前说:两位两位别急!又对售票员说:我听出他说去哪了,他去 建 国 门。
售票员听后一琢磨,恍然大悟说:噢,建国门呀!建国门我这儿听成“见过么”,哪儿跟哪儿呀!
于是大笑后,接过钱,卖了张去建国门的票给那位乘客。还一个劲儿的说:别急,别急,那儿有个位子快坐过去。
随着社会进步,时代的变迁,如今电子支付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人工售票的形式已成为历史。人们上车要么用手机刷码,要么用乘车一卡通刷卡,即方便又解放劳动力,一举两得。
不过从这件事中,也提醒了大家,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避免发生误会。
注:“哪儿跟哪儿呀”一句,是土语,这里的“哪”必须要读儿化韵,意思是:说的和想的不一样,不沾边儿,不靠谱儿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