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996也好,是007也好,作为社畜的我们没办法选择什么时间工作。为了房贷车贷、为了家里的四角吞金兽,除了拼命加班之外,普通人似乎没有更好的赚钱门路了。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越来越发达,朝九晚五的工作也越来越不好找。反而是996、007这样的长时间加班岗位多了起来,而像开网约车一样昼夜倒班、通过社交软件随时待命,以及像网络主播们一样需要半夜开工的人,越来越多。
从学术角度上说,这些情况都被认为是“不稳定工作”。说白了就是没钱没背景的社会底层百姓通常都谋生手段,由于工作时间不稳定,薪酬也大多不稳定且常常不多。
这里说的是普通的老百姓从事的工作,至于在行业头部算得上顶流的不在此列,比如李佳琪。普通的主播、网约车司机等等,他们大多拿到的也就是个普通人的工资。
早在20年前,美国的马里兰大学社会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Harriet Presser就研究过这种现状,也关注到这样的工作可能对个人和家庭存在负面影响,还出了书。
当时,这位教授跟踪研究了7000多人横跨30多年的数据,结论是:20多岁经历加班、倒班工作,会让你到了50岁睡眠质量更差,而且更容易抑郁。
在研究里,这些人按照工作时间表被分成了五个大类:
(1)躺平一族,基本不工作
(2)朝九晚五,早上9点以后开始工作,晚上5点以前结束
(3)晚上工作,下午两点左右上班,半夜结束
(4)夜间工作,晚上八点左右上班,第二天早上结束
(5)可变工作,存在轮班、倒班、随叫随到等情况
后面三种统称为不规律工作时间。
虽然这是20年前的调查资料,但是对应我们现在的状况,也算是大差不差了。
第一种是彻底躺平任由命运把自己按在地上摩擦的人;第二种则是妥妥的公务员作息了;至于剩下的,几乎是普罗大众的常态了,甚至有人不停地在这几种时间表中来回横跳。
毕竟,“35岁失业送外卖”的魔咒,很多人都躲不过。
有人是想着,趁年轻身体好,拼一拼,等岁数大了就能享受了。
但是,事实往往就是这么不尽如人意。
在调查中,一直朝九晚五,持续到50岁的人,他们的睡眠状态和身心健康最好。
而完全躺平不工作的人,身心健康状况反而比朝九晚五者的水平差一些,但好于工作时间不稳定的人群。
研究者认为:“这说明不稳定的工作模式可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慢性压力源。”而且,任何涉及到不规律时间的工作模式,在健康方面都会对人产生长期负面影响。
最需要关注的是职业生涯初期朝九晚五,但30多岁转到不规律工作的人。
这个群体到了50岁,睡眠时间比一直朝九晚五的人显著减少,在所有人中睡眠质量最低、身心健康状况最差、抑郁风险最高——甚至比一开始就大致朝九晚五,但有时候不太规律的人更差。
在口罩的那三年,失业后被迫送外卖、跑网约车的大概就是这一类人群了。
而即便是稳定工作的人,也会因为倒班的工作制度发生各种问题。
比如:夜班8~10小时的工厂职工,肥胖(BMI大于等于30)风险比白班8小时者高30~40%。
再比如:过去一年间经历过倒班工作的护士,嗜睡和失眠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规律上班的护士,并且影响能够延续到一年以后。(所以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真的不是妄言)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劳工组织(ILO)也早在2021年的研究报告里指出,每周工作超过55小时,也就是一周七天每天接近8小时的人,比每周35~40小时正常工作的人,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更高。
甚至,2000年至2016年,全世界加班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人数增加了42%,死于中风的人增加了19%。
并且,还有研究显示,工作时间不规律的人,产生抑郁症状的风险比一般人高出42%。
以上这些都是理性的理论数据,但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新闻却是实实在在的。
“网约车司机猝死”、“晨跑者昏倒被送医”,等等,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
当世界失去了昼夜节律,工作入侵生活每分每秒,哪怕只是“青春饭”,对身心健康方面造成的恶果也可能到生命后半程才逐渐开始显现。
头部带货主播李佳琪就曾经担忧过自己的健康问题,另一个头部主播薇娅也曾经说趁现在抓紧赚钱,怕自己不知道哪天撑不下去。
然而,他们至少还有不菲的收入作为补偿,而更多在“35岁失业”压力下的普通人,很多是被迫从朝九晚五转向不规律工作,也是很多人真实面临的中年危机。不管是房贷压力还是育儿的烦恼,每一件都足以在这个特殊时刻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说了这么多,不是让大家躺平不要努力了,也不是说再努力赚钱也只能换一身伤痛,而是说,我们在努力的路上不要忘记初衷,不要忘记我们为什么而努力。
我们身边始终站着最爱的人,我们也正是为了他们生活得更舒心才拼命奔跑的。所以,实在撑不下去的时候就歇一下,不丢人。
即使我们离开,也希望能给家人留下保障,但,这只是最后的退路。毕竟,最好的余生,是有你在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