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层次高的人都懂得自律
在优秀的人和懒人之间,自律和拖延仿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研究表明:往往自律的人比做事喜欢拖延的人,更加能够掌握生活的主动性,身体会更加健康,并且可以更快获取成功。
比如自律的人会早睡早起,坚持运动,增加身陈代谢会让人更加年轻更加健康;
坚持看书,书中自有黄金屋,提升自己的内在;
并且他们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总是可以做到临危不乱。
曾经看过一句看似非常严厉的话“拖延就等于慢性消失”,虽然严厉,但这句话说得不无道理。
一时的拖延看起来没什么,可是长久形成习惯就变成了“拖延症”。
美国有项调查发现,大约75%的人认为自己有时拖延,而有50%则认为自己一直拖延。
这里的拖延更多的是指,将某件事情的期限拖到万不得已再去完成。
随着自己的懒惰,完成时限也越来越长,甚至到最后导致不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正是因为大数据显示出大部分都觉得自己拖延,所以早早戒掉拖延症的人才会显得自律、层次高,他们往往都很清楚,拖延会拖住他们前进的脚步。
拖延就是一次次的失信于自己
我相信有许多人都曾经立下过目标,可真真正正按照目标去做的少之有少。
有多少立誓要减肥的人总是发誓,今天就放肆最后一把吧,不断的安慰自己:“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
又或者是“今天不吃饱,明天哪有力气来减肥”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今天推明日,明日推后日的犹豫不决,才会让他成为一个胖子。
从而,总是减不下令自己都讨厌的脂肪。
又有多少人发誓今晚一定完成老板昨天交代的任务,可最终呢?
还是抵挡不住电视剧电影的诱惑,于是一次一次的推翻自己所立下的誓言,总是觉得,晚一点做也没有关系。
如果总是因为拖延而一次次的失信于自己,那立下的誓言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个人连自己都可以失信辜负,又怎么去奢望他人给予他信任呢。
正因如此,高层次的人才会选择戒掉拖延,不让自己养成失信自己的习惯。
更不给自己失信别人留下隐患,往往他们才会吸引更多他人的信任。
生活就像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总是犹豫不决的拖延从而失去对自己的信任,那本应该向前进取的人生,可能就会因为懒惰、颓废变得迟疑不前。
拖延成了习惯就会产生惰性
心理学家派希尔说过:习惯会变成无意识的大脑运作过程,如果长时间拖延,人们便会从根本上习惯性地保持这种状态。
拖延这种现象,在学生群体中更加显著。
因为往往初中生高中生,他没有强大的自制力,依然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去完成学习任务。
可一旦失去了这种督促,他们变回放任自由,有拖延的孩子一定不会在放学之后立刻写作业。
他们通常会选择先尽兴的玩,然后在晚上是因为明天要交而不得已去熬夜完成。
学校老师讲究的是今日事今日毕,可有拖延的孩子就喜欢,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去主动完成,这样长此以往,他们便会产生一种惰性。
一开始可能是晚做作业晚交作业,久而久之,他会因为一种懒惰,不完成作业。
有人说“拖延”就像是温水煮青蛙,让人在舒适区中慢慢的走向消失。
更有一句俗话说得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有人都在努力,你的不努力不是原地踏步而是在退步。
有人曾经说过凡事都早10分钟去做会怎么样,其实也是不无道理。
早10分钟开始起床收拾,你将衣衫整洁的出门而不至于狼狈为堪;
早10分钟写作业就不会因为堆积如山的练习册而熬夜;
早10分钟,准备出早就知道一会儿要用的资料,就不会因为临时要用而感到手忙脚乱。
所以,真正层次高的人会觉得,勤快的提前做事,往往比懒惰的拖延做事,更加会促使自己不停下前进的动力。
正像是莎士比亚说过你:宁愿重用一个活跃的侏儒,也不要一个贪睡的巨人。
我想这也是层次高的人戒掉拖延的原因之一。
跳出舒适圈
之前网络上很流行一句话:
大多数人都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嘴上说的总是和行动不一致,多少次发誓,保持健康早睡觉,可还是刷抖音其刷到了凌晨。
真正层次高的人,不会永远让自己感到舒适,或许他们还总是会在临尽成功是逼自己一把,激发出自己的潜能。
所以他们都早早地戒掉了拖延,他们比常人更加懂得拖延的危害。
戒掉拖延就是向着更好层次的大跨步,想要戒掉拖延,就要跳出舒适圈。
就像是在温水中的青蛙,如果它不贪恋舒适的环境,毅然决然的跳出去,那么它也就可以逃出消失命运。
对我们来说更是如此,勇敢地跳出舒适圈,朝着自己定的目标努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