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母,是西江流域崇信的神灵,相传其有号龙播雨之力,所以就被尊为西江司水之神。而每年农历的五月初,是西江流域一年一度的龙母诞,每逢龙母诞期,信徒们都会前往各地龙母庙以各种形式进行虔诚的朝拜,由此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龙母诞会。而在各地举办的龙母诞民俗活动中,唯独云安区都杨镇降水村的活动最有特色。
不一样的故事
降水村历来就有诸多有关龙母的传说,总结起来就是龙母出生、豢龙、驯鹿、治水、接旨、仙逝的传说。相传先秦时,降水一带的程溪诞生了一位温氏神女,某日温氏在江岸浣纱,拾得巨卵一枚,带回家中,逾七七四十九日孵出五龙,温氏将五龙豢养于程溪(降水河)中,驯养如亲,时人因而称其为龙母。龙母有仁德,乐善好施,经常骑着一头白鹿到各乡去为民消灾解难;有一次,她的白鹿践踏了农田,引起农民怨愤,她毫不犹豫地将白鹿一足折断,以示惩戒,然后放养于青旗山麓,因此民间就有了“青旗山三足鹿”的说法。及至五龙长大后,法力无边,进入西江后能日游万里,还有呼风唤雨、翻江倒海的能力;龙母就教育五龙,要按照不同的时令去施播霖雨、为民种福,而且还以身作则,亲自率领五龙到江边修堤筑坝、疏浚河道、治理水患,开辟了一方乐土。其时秦朝统一南越,秦始皇听闻岭南有龙母龙子奇事,自以为自己德政所致,遂遣使南下,要礼聘龙母进京。秦使至程溪,向龙母宣读了始皇圣旨,龙母虽不情愿去,但念及君臣之礼不可废,遂随秦使登船而去;五龙深知母亲不愿远离程溪,便作法将使船引返程溪,一连数次如是,秦使以为天命,遂作罢,龙母得以回归程溪,秦始皇听闻此事后,唯有长叹一声,然后降旨荣封龙母温氏为“程溪夫人”。龙母回到程溪不久后,便仙逝了,五龙作法将龙母葬于青旗山巅,派白鹿、螣蛇、黄猿等神兽为其守墓,乡民又改龙母故居为祠庙供奉,庙在程溪水口,因而得名“程溪祖庙”,这便是降水程溪祖庙、龙母墓的由来传说了。
不一样的诞期
既然有庙,就少不了庙会,程溪祖庙的庙会主要由两个龙母诞期形成的,一个是农历五月初七日龙母降生诞,一个是农历八月十三日龙母得道诞,过去每逢此二诞,程溪祖庙都会举办隆重的民俗活动庆贺。于是,就有人产生了疑惑:龙母降生诞不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八日吗?实际上,降水一带流传的龙母正诞的确是五月初七日,这一点只要是稍微上了年纪的本地人都清楚。程溪祖庙作为最古老的龙母祖庭,过去每年龙母正诞日都会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信徒前来庆贺,这一天香火特别旺盛,而在降水对面的悦城,同样也有一座香火旺盛的龙母庙,所以过去的外地信徒在为龙母贺诞时,都会在正诞日到降水程溪祖庙贺诞,次日才到悦城龙母庙贺诞,谓之“先拜程溪,后拜龙母”,以示对龙母祖庭的尊敬。所以,悦城那边就有了五月初八日为龙母贺诞的习俗,但正诞却是五月初七日,“五月初八龙母诞”实际上是悦城龙母庙及其文化圈因特殊情况而衍生出来的说法。民国末年,千年祖庭程溪祖庙毁于一旦,而五月初七日龙母正诞日为龙母贺诞的习俗也随着祖庙的没落而消失,悦城龙母庙的“五月初八龙母诞”一说逐渐成为龙母文化圈的主流。
不一样的风情
要介绍降水的龙母诞庙会,就不得不介绍降水人过龙母诞的独特习俗。其实,随着程溪祖庙的没落,降水的龙母诞习俗亦早已消失,但是经过降水人的世代相传,当年的习俗的基本情况还是得到传承。据降水故老相传,每当农历五月初七日龙母正诞时,西江流域的龙母信徒都会聚集到程溪祖庙贺诞,而在正诞的前一天,祖庙都会请一些神婆为龙母神像更衣,好待第二天迎接信众们的朝拜;人们为龙母贺诞的方式各种各样,有行香、进贡、舞狮、放炮、唱酬神歌、开醮坛、巡游等等,而当时的降水乡则定约成俗,分开各村轮流值神,某年轮到某村值神,某村村民就要包粽子、办酒宴,待龙母诞时宴请前来为龙母贺诞的客人。自端午节至龙母诞期间,到程溪祖庙贺诞的信徒络绎不绝,此时祖庙的香火最为鼎盛,西江上的航船为表示对龙母的崇敬,也会在船只经过祖庙前的江面上时在船上遥祭龙母,并燃烧鞭炮祝贺,祈求龙母庇佑风调雨顺、海晏河清。另外,降水民间还流传一个传说,相传每年龙母诞时,龙母的五龙子都会从南海回到降水拜山贺寿,而五龙子中最小的掘尾龙是最调皮的,每次来都会携带大风大雨大浪,所以就出现了每年龙母诞前后西江涨洪的情况,人们都说这是掘尾龙来给龙母贺寿了,因此民间就衍生了一句“掘尾龙拜山——搅风搅雨”的歇后语。
龙母是岭南地区较为古老的本土神,自晋朝起,历代就有关于龙母传说的文献记载,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最终将龙母定型为一位集神权、龙权、皇权、祖权、母权于一体的神祇,并衍生出龙母文化及龙母信仰。而都杨镇降水村,就是千年龙母文化及龙母信仰的重要起源地,降水处处皆蕴含龙母的影子,这是降水先民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财富,值得我们不断去挖掘和弘扬。
作者:周业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