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记事一二

11月13日,星期一,晴。

今天是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下班回家,路边星星点点焚烧着处处火堆,像是黑夜大山中举着火把行军的队伍,一字排开,给各自祖先烧去过冬的衣服和票子,顺便祈求保佑。

在世的人这天也要做些事情,北宋时期,皇帝在这天都会给文武官员赏赐棉服,以示关怀。这一天,许多地方都会正式拿出棉服来让家人换季,整理好火炉、烟囱,生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只是在我们这里,还用的着火炉的地方早已生起了火,用不着的也供暖半月了。

奶奶向来很重视这个日子。我们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每年在寒衣节早几天她就会去买来一些布和棉花,蓝色丝绸材质地,也有粉色,用来区分性别。铺开在炕上,拿粉笔画上衣服的形状,裁剪两面,中间填满棉花,再用浆糊粘连,如此便做好了祭祀的衣服裤子,嘴里念叨着,过冬了,给你们做些衣服穿,现在好了,能穿上绸子衣服了。

印纸钱的任务我打小就参与其中,黄纸、白纸各有厚厚一沓,裁成条状,家里有一个专门印纸的工具,在布上淋上墨汁,掺点水,让墨色稀释一点,湿润一点,拿起滚轮在布上滚几圈,顺着纸张一刷而下,一张印有数值的“硬通货”就做好了。

那时候作业已经做完,一边瞅着电视,一边印着纸钱,昏黄灯泡在头顶亮着,是童年的颜色。

印一会儿累了,奶奶会让爷爷接着干,父亲和几个叔叔倘若在,奶奶也会分摊给大家,说每人都印一些,下头就知道是谁印的,就会保佑谁。

印好了票子,分成两份,和做好的衣服一起拿纸包起来,做成包裹,一份给爷爷的父母,一份给奶奶的父母。包裹上要按照寄信的方式写上地址和收件人,落款写上子孙后代的名字,这里要写小名,奶奶说,写官名下面人不认识。只是,打我记事起,她就记不得她父亲的名字,每次写到这时,都会呢喃着说,就写个程老先生罢,想不起我爹的名字了。

我总这样问,她总这样说。

我们会在寒衣节前一天去烧纸,理由是奶奶认为我们从外地迁徙至此,离祖先过远,早点烧才能按时到。出门前会准备一些饭食,六根香,六根烟,一瓶酒,两串鞭炮,掰些水果,面点,和包裹一起装盘,然后叮嘱道,出了大门就不要叫对方的名字了。我便端起盘子,跟着大人的屁股往外走。在路边找一处干净地,拿棍画两个圈,不能封口,开口朝向祖籍地的方向,就好像信号锅,要朝向正确的方向才能收到电视信号。

烧纸是我最喜欢的环节,我喜欢拿着棍拨弄丢入的纸钱,火势变小就从下面翻挑起来,搭住一边,让火苗蔓延,看着火焰一点一点升高,烤得浑身暖洋洋,脸蛋通红,在寒冷的冬日里格外舒服。有时候,纸钱烧尽,火光熄灭,过路的风会带起纸灰,转着圈地往天上飞,或是赶着趟地朝画圈开口的方向跑,每每这时家人都会很开心,说这是祖先来拿了。

烧完自家的,临走前奶奶还会朝四周扔些吃食,倒些酒,这是给无人祭拜的孤魂野鬼的。然后大家分别磕了头,放了鞭炮,炮声就像打了电话,就算通知给了那头的人。

后来爷爷过世,奶奶每年仍会早早做好寒衣,印纸钱我仍旧参与,只是包裹变成了三份。如此,已有二十余年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郑重声明:本文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伯乐联合征文【品】之回望。 01、 “永胜,帮忙热一下奶粉。”母亲在房...
    烨辰阅读 8,169评论 42 173
  •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十月一”,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
    唯安格阅读 5,110评论 7 85
  • 文|余语于隅 摊开地图,如果足够详备的话,会发现以“桥头”命名的地方,不在少数。这实在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名,足够...
    余语于隅阅读 5,121评论 1 6
  • 《快把我哥带走》里浮夸的剧情和无厘头的笑点,还有猝不及防反转的感动,让我大笑后像是坐了趟过山车,多年前的记忆...
    柯柯君阅读 1,839评论 0 0
  • 一晃离我上次更新过去了大半年,我终于决定重新打开我的笔记本开始愉快的键盘侠工作。去年的信息量特别大,有趣的人和事也...
    蛙跳上山阅读 2,32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