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县万佛堂石窟
万佛堂石窟,坐落在辽宁省义县县城西北9公里的大凌河北岸,是中国东北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中国北朝石窟中纬度最北,位置最东的窟群。它被誉为中国北方石窟造像艺术宝库。
万佛堂石窟始建于北魏年间,因为常年的自然风化与年久失修,大部分石窟已经破损坍塌,不复存在了。有的造像已经风化灭失,有的现在仅见残形。
现在很多佛窟内的造像和壁画都是新的,有的佛窟内还安放了音响。
保存较完整的是西区第一窟和第六窟。
西区
第一窟
第一个窟,窟前有后世添造的外廊式窟檐,正面辟门,上方有“万佛堂”篆字门额。门刻有“佛光普照”四个大字,门东侧天王像已风化无存,西侧尚存残形。窟内方形,西侧龛中雕1躯坐佛和脚踏莲花的胁侍2躯。门西壁佛龛内雕坐佛7躯,有2躯已风化。门两侧内壁有碑记。窟内中央有一方形石柱,上连窟顶,方形石柱四面布满精细的雕刻,龛内原造像已无存,只余莲花飞天浮雕。现有佛像皆后世所雕。
有的佛像的头部明显是后安上去的,新雕塑的眼睛似乎是使用黑水泥材质雕塑的,明显两个黑窟窿。如果就地取材用石头或者石粉加胶进行雕塑和修补,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6号窟
因前部崩塌,窟顶几乎全毁,与5号窟几成一室。残存的窟顶边缘尚可见莲花宝盖残形。靠北壁雕造1躯巨型叉脚弥勒佛像,高3.5米,叉脚倚坐在1.2米高的座台之上。它是万佛堂石窟中最大的一躯造像。长眉细目、高鼻簿唇、高翘水波状的发髻,是典型的北魏造像的艺术风格。因窟顶坍塌佛像外露、下肢已开始风化。佛像背光为后世彩绘,佛像左右原雕有释迦弟子,现仅存左侧阿难。
7号窟
7号窟:窟门已塌毁,窟内悬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铸造的铁钟1口。
笑佛
石像不够,照片来凑。窟内的笑佛造像已经灭失,用照片勾起游客的想象力。
壁画
被水泥填平的石窟表面依稀可见壁画残痕,不知壁画是新是旧。
小塔
石窟上顶上有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骠骑将军王锴为其母祝寿而建的圆形小塔一座。
东区
千臂观音和二侍菩萨
“千手千眼观音佛像”,为明清时匠人所塑,此佛泥塑金身,坐于宝座之上,有46只手从周身向外伸展,每只手上有一只眼睛,闪烁发光。
万佛堂石窟,是东北唯一的摩崖石窟群,石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