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复习文中提到的几个效应及认知情绪理论,并能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予以说明;(2)重点理解记忆的价值,由“如果没有记忆,人生只有初见”联想为什么那么多知识都学过却一问三不知,总如“初见”?(3)愿意动脑的可以在以下段落下功夫:我们一直以为时间是连续的,其实这是一个幻觉,因为时间是不存在的,它本身就是人类的幻觉。既然是个幻觉,我宁可将“时”“间”成彼此分割的一段和另一段。凭我的能力,可能无法过好完整的一生,但却有足够的信心过好其中的某一段。
今天是我第45个生日,晚上上完课就八点半了,真心不想写作业。我听到身体里三个小人儿在打仗:
我行我素、毫不顾忌的本我:天太热事儿多,我不想写了。
有始有终、顾及现实的自我:已经坚持了50多天,再坚持坚持。
一本正经、循规蹈矩的超我:说好的坚持90天,怎么能中断呢?
一直充当和事佬的自我赶忙出来打圆场:行,那就随便写点不费脑子的。
自我协调了本我和超我,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我这种本着不给自己留遗憾的想法,分明就是蔡加尼克效应在作怪。
所谓蔡加尼克效应,是指对未完成工作的记忆优于对已完成工作的记忆现象(换成大白话就是,干完了不记得,没干完记忆深刻)。当人们接受一项工作时,内心便产生一种完成这项工作的准需求,完成工作便意味着解除心理紧张,或使准需求得到满足;如果未完成工作,紧张状态继续存在,准需求有待实现。这就是心理学史上著名的“蔡加尼克效应”——完成任务的动机会促使人对未完成的任务念念不忘,并且还会产生要完成它的欲望。
如果今天没写文,那我在每年的生日这天都会记得没完成作业这件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自我”还是根据情况压抑了“本我”的冲动、从了“超我”的要求。
关于认知情绪理论,最出名的就是合理情绪疗法,也称ABC理论,这是我在咨询时用的很溜的一个疗法。且看我用在自己身上的一个例子:
事件A:老公喝了很多酒
情绪C:有些懊恼、有些气愤
不合理认知B:年龄也不小了,喝酒就该有个数
驳斥观点D:
1、不管多大,喝酒兴奋人就跟孩子一样不管不顾了;
2、已经很长时间不喝酒了,身体可能不适应酒精;
3、他也是有苦衷的,有些场合不喝不行;
4、为了我和孩子他才这么拼。
新情绪E:很感动,好好照顾他,让他感受到妻子的关爱。
我非常感谢自己在认人方面有比较好的记忆力,它让我记住了这么多老师、同学、朋友、同事……如果问我学习心理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会说,一来完善了自己的人格,再就是收获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很多人有这样的纠结:理论知识那么多,根本记不过来,怎么办?我刚开始也很苦恼,后来释怀了。理论知识那么多,反正怎么装也装不了多少,网上有的是,想找了直接去找就OK,没必要太较真。于是,我的记忆力更多地用在了记住同学的音容笑貌上面。
刚刚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喜欢“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是因为“人之初,性本善”,现实社会中的尔虞我诈,让人身心疲惫,想回到我本善良的时刻?还是被伤害过,希望时间倒流把伤痕抹平?
我不知道,反正我喜欢现在的时刻。过去所有的经历塑造了现在的我,可能会有遗憾,但没有后悔,所以我不想回到初见。
我们一直以为时间是连续的,其实这是一个幻觉,因为时间是不存在的,它本身就是人类的幻觉。既然是个幻觉,我宁可将“时”“间”成彼此分割的一段和另一段。凭我的能力,可能无法过好完整的一生,但却有足够的信心过好其中的某一段。
这个说法超赞!人生已过一万六千多天,这一万多天里,我哪一段过好了?哪一段没过好?哪一段时光被黑板擦擦掉了连印象都没有?时间真如钟表一样连续的进行?为什么聚会的时候时光走的那么快?为什么每一个难熬的日子都是度日如年?为什么从大学毕业后至40岁的近20年几乎是空白?这跟时间有关系吗?没有关系吗?不敢想,也想不明白。
所以我现在也是喜欢把虚幻的时间分割成几段,学习心理学之前、考证、初级研修、研修资料整理成册、中级研修、实操培训、案例班、视角训练营……通过把时间分开,我有了一个个小目标,一个阶段内只跟着目标走就好,完成目标就很高兴,毕竟心理紧张解除了么,蔡加尼克效应也就不起作用了。
虽然写文还是一件比较累的事情,经常想放弃,可是想到我的历史就掌握在自己笔下,就在自己手中,我顿时有了使命感,我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历史。
时间是幻觉,但我的历史可是实实在在能呈现的,正如我现在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