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往长长的岁月里,我在各种压抑和无端怨恨的作用下,整个世界都没有色彩,心是灰的,意是冷的,整个人如行走的“炸弹”,随时随地一件小事,一句笑话,甚至一个轻蔑的眼神,都能把我点燃,好像全世界都亏欠了我。
心若被怨恨填满,美好自然无法进来,学习对我好像已不很重要,发泄不满情绪成了生命的必须,我认真搜集着对所有人不满的证据,用自己少的可怜的忍耐值,把它们依次排列,谁是我当前对大的敌人,谁是我要警惕的对象,谁是对我最好的人,我要如何把他报答。包容这个词那时我没有听说过,我自己的字典里也没有出现,没有人有时间给我讲过,可能在我和儿子一样的年龄时,为为生存做的一切努力才是最重要的,精神都是被遗忘的,肚子都吃不饱的时候,温饱就是最大事情。
我那时总是懊恼,也经常伤心,有时感慨父母辛苦,有时想他们为何要生了我在人间受罪,他们总很忙碌,没有时间能为我停留,我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好像只有生一场病来,他们才有时间多看我一下,可是我又特别怕打针吃药,只能让有病的灵魂潜伏在健康的肌体里。
焦虑一定是有的,那时没有如此名词,当时骂人也仅仅只会说句神经病”而已,别的毛病,比如“抑郁”“焦虑”等,人们都没有听说过,那时最敏感话题是哪里出了一个“万元户”,当这些谈资到了我的脑袋里,我只能从鼻子里哼一下,表示我的轻蔑,对于一个经常交学费都不宽裕的孩子,一万元觉得根本不可能。
我有时候渴望有些新衣服,有时候想自己可以变得漂亮些,有时候觉得应该去远方流浪,总之,我不知道也不相信学习可以改变命运,只觉得是最无聊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父亲偶尔让背诵“作文通讯”,好像是大姐原来的书吧!可是我已经习惯了偷看小说,作文好像很是简单,很短的时间,我都能背诵了,好像小儿科,只是没有人引导我如何读书,也不明白什么是好书,最可笑的是,我那时候没有看到过经典图书,不知道什么中华书局,也不知道什么商务印书馆,我能关注的只是哪本书自己可以买的起,还可以满足当时自己的精神需求,看了一些书,也无从知道所谓的好坏,只是觉得比教材有意思。
书多读了一些,人也没有因此变得美好,只是孤独多了很多,满腹心事无人诉说。对我来说,成长的过程,最重要的的是全然的爱,可是对我根本不可能,我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了三个孩子,就算父母公平,我也只能得到四分之一,加上当时奶奶病重,父母还要工作,养活我们已经是很累的事,更何况我后面又有了弟弟妹妹,我完美的成了我们老家人说的“受气包”。
在老家很多人应该都习惯了亲大的,向小的,挨打受气当中的。这种尴尬的排序过往让我生气,如今反而让我解脱不少,毕竟父母对自己的期待少很多,也可以更从容的做自己。
从我长期的受害心里,到如今可以坦然面对过往,我不能确切的给一个明确的分水领,但我肯定和我做了母亲有一定关系。“养儿方知父母恩”真是一代代人的心路历程。
曾经何时我总觉得是世界亏待了我,给了我一个家,却没有给我想要的一切,如今我很感谢老天给了我一个想要的家。到底是世界亏待了我,还是我亏待了世界?!其实,心是一切的答案!有爱的人心眼中的世界都含情脉脉,被“怨恨”包围的心看到的一切都不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