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片多处采用了自上往下,远景呈现,有一种俯视窥探感的镜头,比如做短工的“治”和“儿子”祥太追逐打闹时,公交车站送别祥太时,还有祥太和他一起堆雪人时的镜头。
2.“爱在心,口难开。”奶奶无声地“谢谢你们”,小男孩无声地"爸爸"。他们假装着不在意,他们把过错往自己身上揽。小男孩说自己是故意被抓住的,“爸爸”说准备全家逃走撇下小男孩,他们互相说着白色谎言,不让对方的心里愧疚。
3.结局小女孩听到响声,往外看去,戛然而止。让观众不由得去想是不是谁来了呢,是“小偷家族”中的某个人来看小女孩了吗,还是就是路过的陌生人罢了。
4.偷窃是罪吗?是的。诱拐孩子是罪吗?是的。杀丈夫是罪吗?是的。但是这所有的罪恶都有源头,他们被贫困击倒,即使去工作也无法支撑生活;孩子都是被父母抛弃或者漠不关心仿佛抛弃的;杀死自己的丈夫是因为丈夫长期家暴,再不反抗说不定哪一天就被他打死了。但是犯罪就是犯罪,就会受到惩罚,高高在上的审判者是不能够感同身受的,所有的缘由都会被他们当作狡辩。
5.影片一直在冷静地叙述,冷静地让你在观影时想不到落泪,只是觉得如鲠在喉,心里隐隐作痛,等到全片结束,走出电影院,你开始回味后,会越来越难过,越深入思考越悲伤,电影的后劲十足!
6.小男孩从桥上没有犹豫地摔下去这个桥段,真的震撼到我了,那一刻的决绝,仿佛死亡也无所畏惧,小男孩偷的那家店关门了,超市这次失败以后也没机会了,家里的生活本来就越来越艰难了,或许这时候的他已经绝望了,对世界没有留恋了。
7.小男孩可以去福利院,但是小女孩还是要回到母亲身边,哪怕那个母亲平时对小女孩不闻不问,小女孩吃不饱穿不暖,生气的时候还要拿小女孩出气,性格阴晴不定,状若疯癫。真的很心疼小女孩,影片里工作人员说没有哪个孩子不想待在母亲身边,可是这个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考虑过吗!“血缘的羁绊真的靠谱吗?”信代想过这个问题,她觉得这种不能自己选择的羁绊才是真的可怕。
8.一起听烟花的片段是诗意的,纵使贫困潦倒,他们仍然有苦中作乐,把苦难化为梦幻的能力。这里也体现了导演的温情,因为热爱这些人物,才会给苦难日子里安排些许空闲,让他们喘口气,有一些欢愉。
9.审讯者们的不理解,世俗的眼光,比物质生活的贫乏更像一把刀子插在“小偷家族”的心上。他们按照现实普世的心理揣测善意的人心,说信代是因为自己没有孩子,所以诱拐孩子,还说孩子一定叫她妈妈,但其实信代是一个安慰小男孩叫不出爸爸没关系,看到女孩的处境想到自己童年悲惨生活决定拯救女孩的人,她从没有逼迫小男孩小女孩叫她妈妈;他们对小男孩说那伙人抛弃你逃跑,但实际上他们出门前斩钉截铁地说要去接小男孩,他们是可能逃跑,但是一定是接小男孩一起走;他们对亚纪说奶奶一直从她的父母那里拿抚养费,但从影片看,奶奶是祭拜自己前夫才会去亚纪父母家,每次给的钱亚纪父母说的是看奶奶生活不好,加上亚纪父亲的母亲当年夺走奶奶丈夫的愧疚,所以给的钱,只关心二女儿的亚纪父母估计根本不知道大女儿亚纪没有出国,而是离家出走了,还在奶奶那里;那些人还认为没有血缘怎么可能组成一个家庭,认为孩子当然要回到父母身边,孩子不能没有母亲。其实小女孩的母亲疯疯癫癫,根本不想养小女孩,对女孩来说,还不如和这群人生活在一起快乐幸福或者说和男孩一起去福利院。世俗者们用自己的臆断,把一个因为受伤聚集在一起互相舔舐伤口,相依为命的温情故事看作成犯罪者抱团,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诱拐老人和孩子组成一个“变态”家庭的人间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