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灵导师
在读《教学勇气》之前,除了自己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和自己的硕导大侠,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住进我内心的老师了。但是在考上研究生之后,接触到了很多教育经典,而对我实际教学生活影响最大的就是《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教学勇气》,自然这两本书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和帕尔默成了我的心灵导师。
在踏入教学工作的第一年,任教初一一个班的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英语,虽然年龄是30多了,但是对于教学是没有任何经验的。一方面凭着自己之前在外企做高管的经验,一面参考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班级管理也算是小有成就。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里反复强调教师阅读和学生阅读的重要性,所以我在我的班级第一时间创立了图书角,校长看到此情况给我们班级定了图书架,同时也让全校的其他班级积极发展图书角。在整个七年级这一年里,大家课后有书看,放假有书看,对于手机很多人是选择闲置一旁。包括我自己,虽然有导师的熏陶影响,但是并不知道读教育经典的重要性。在读这本书期间,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老师的阅读,我们老师应该是用一生去备每一堂课,阅读广了,积累多了就是一种很好的备课。同时,注重学生的思考。发现刚接手的时候,孩子们的脑子会比较呆板,对于我的英语,觉得就是死记硬背就行,从来不考虑背后的联系和内涵,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会注重学生的思考,会渗透知识点背后的故事,让老师开动脑筋,经过半学期的训练,孩子们在英语课堂上的敏感性明显提高了不少。包括苏霍姆林斯基对问题学生的处理,所以我也坚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能因为有些孩子学习差些戴上有色眼镜。他的很多教学理念都是非常打动我的,我也一直在实践着具体的建议。我也梦想着能在一所学校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实行着自己的教育思想。
工作的第一年是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陪伴与支持,让我在一边读研一边教学的状态下,还能把班主任工作安排的妥妥当当。到了孩子八年级,我辞去了班主任职务,因为研究生学业实在是太忙了。突然闲下来的我,对于从班主任到任课老师的角色转变有些不适应,孩子们进入八年级,英语难度陡然增大,他们心里也是不能很好的适应。我的英语课堂开始沉默,面对这些沉默我开始新生恐惧,然后就开始忍不住发火,结果就是课堂更糟糕。好几次我都中断了教学。刚好那段时间读了帕尔默的《教学勇气》,原来我过着一种教育和分离的生活-----恐惧文化。我与我曾经亲密的学生们分离了、我与我热爱的课堂分离了、我与我最爱的学科分离了······而在这之前,尽管我每天会做教学反思,却把大部分责任归于学生,认为初二是一个分水岭,最叛逆的时候到了。也随波逐流认为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更不如当初的我们。“恐惧开始发生在我跟学生的关系上,这种可恐惧隔断我们与人密切联系的能力(《教学勇气》第二章p34)”,那段时间是我内心最痛苦的。我恐惧,学生们也一样的慧恐惧,那段时间我们陷入了死循环。因为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我开始坦然面对我内心的恐惧,在和学习读书会的小伙伴的共读下,在11月份的某一天,我突然醒悟过来一样,我学着去向学生敞开心扉,哪怕是在101个孩子面前留着泪说了两节晚自习,也正因为那两节晚自习,我和学生们的心再一次拉近,他们又开始和我说心中的秘密和苦恼。那一天后,我感觉我又新生了,那种心中的力量,难掩喜悦。后面那段日子,每次课都上得非常满足,我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课堂就像一面镜子,它反映了教师的内心世界。
现在我不再是这101个孩子的英语老师了,当我给他们写了长达七千字的信件时,尽管每个人被我写到的不足百字,甚至有些是一带而过,但是很多学生给我回了信件,我看到孩子们对我的爱,也看到自己曾经的付出对他们心灵的影响。这也鼓舞着我以后的教学工作,做像他们一样的老师。
帕尔默在心灵导师这一章提到“你本身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使得伟大的心灵引导得以产生?P14”心灵引导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缘分,不仅仅学生要遇上合适的导师,导师也要遇到合适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