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加一等于几?
二!
真的是二吗?
那我问你,一头牛加一只鸡等于多少?
二只鸡?还是二头牛?
一个季度加一年等于多少?
二个季度?还是二年?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粗暴的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着看似正确的东西,并不知道,我们一直以为正确的东西,其实并不正确,或者说是错误的。
1,概念的重要性
写作这个事情,你认为写作应该是伏案疾书闭门造车,写出像红楼梦一样的皇皇巨著才叫写作,还是把自己的情感表达的出来就叫写作。
因为对写作概念的认知不同,所以造成了不同行为模式,认为要写出皇皇巨著的,可能一辈子都写不出一个字,
认为写作是情感表达的,可能作品颇多,朋友圈都被其文章刷屏。
有人认为工作是一种痛苦,是资本家压榨平民的工具,如果不是为了三餐怎么都不愿意工作,
而有人则认为,工作是自我成长的机会,是链接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桥梁,是现实自我价值的途径。
认为工作是痛苦的人,工作中丢三落四怨气冲天得过且过,终其一生碌碌无为穷困潦倒;
认为工作是机会的人,工作中热情饱满积极向上敢冲敢闯,最终是加官进爵封妻荫子。
只是各自对脑中的概念认知不一样,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境遇。
有人高朋满座,有人门可罗雀。
李笑来在《七年就是一辈子》中强调了概念的重要性,有一个章节直接命名为“概念是一切知识的基础”。
李笑来定义聪明具有以下特征:
1,脑子里有足够多的必要的清晰的概念。
2,能够将各概念形成相关方法论。
笨蛋的特征如下:
1,脑子冲充斥着各种乱七八糟莫名其妙的概念。
2,方法论则完全无从谈起。
所以聪明人能够独立地正确地使用概念,而笨蛋呢?完全不能够使用概念。
2,李笑来那些牛逼的概念
2.1,复利:人生的希望。
在很多人对复利的认知还停留在黄世仁与杨白劳的时候,李笑来已经靠复利完成了人生积累并且弯道超车。
简单的说,复利就是利滚利。
一笔存款,如果可以获得复利,那么他的增长大概就是像下面这张图。

如果,这是一笔欠款,时间拖得够久的话,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偿还,在杨白劳和黄世仁的故事里,并不是黄世仁心黑,不过是杨白劳的脑中没有清楚的必要的概念,更无从谈方法论了。
这样的曲线充斥在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
这是世界人口的增长模式图。

下图是100年来道琼斯指数图。

李笑来认为:
在智力上、知识上、经验上,复利效应依然是存在的,只要能够积累的东西,都能够产生复利效应。
如果不能继承资产,那么就积累知识,这是李笑来在35岁的时候对自己说的话。
李笑来正是对复利这个概念进行了正确的应用,且笃信能够产生的效用,很早的时候他就注重知识的积累。
所以他在39岁在时候(2011)获得人生的爆发式增长,中国比特币首富,这个头衔(事实)就足以说明一切。
2.2,节假日——我活得比你长。
百度百科对法定节假日是这么定义的:
指根据各国、各名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1,法定组织必须在特定的日子(法定假日)给管辖人员放假
2,个体到那天不一定要放假。
也就是说,法定假日你的单位必须给你放假,而你自己,不一定必须那天给自己放假。
法定节假日锁定的是组织,而不是个人。
在别人胡吃海塞的春节,李笑来完成了《把时间当做朋友》《21天搞定托福核心词汇》两本书的修订工作。
李笑来算过,一年中节假日多达115天,他从20年前就没在法定节假日里休息过了,凭空比别人多出了两千多天的时间。
想想都让人兴奋。
在《七年就是一辈子》中,还提到了很多的概念,比如理财、主动选择、朋友等等,这里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
3,成长
李笑来认为,人与人的差异从外表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是从大脑的思维角度来看却是千差万别,虽然都生活在今天,但是一部分人脑依然生活在几千年前。
在本文一开始部分,针对一加一等于几的问题,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等于二。
但是,很多成年人依然都还是停留在一加一等于二的阶段,并没有对一加一等于二这个概念进行打磨和升级,更别说脑中建立起足够多的清晰的概念了,这么多年来都是行尸走肉。
所谓成长具有两层含义;
第一,习得新的概念和方法论
第二,对原有的概念和方法论进行升级。
不要再粗暴的用价值观这样泛泛而谈的概念对成长进行定义,而是应该对成长进行量化,只有量化以后才能获得反馈。
而反馈恰恰是获得成长的重要手段。
从今天开始,至少应该做到三件事情。
第一,在脑中建立起足够多的清晰的概念。
第二,各概念之间进行有效的连接。
第三,不断打磨升级已有的概念。
参考书目:《七年就是一辈子》
作者:李笑来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