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人的儿童时期都有接触过一部日本动画《哆啦A梦》,哆啦A梦的四次元口袋里面好多道具啊,任意门,放大电筒,竹蜻蜓等等。因此哆啦A梦不仅仅承载着我们儿时的梦想,也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渴望,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所需要的。如停车难,是否能有缩小电筒来解决呢?去个远方旅个游,是否能用任意门解决呢?如想吃上美食,是否能有美食桌布来解决自己的味蕾呢?
然而,我们却也发现,道具或许可以发明,就如哆啦A梦里面出现的扫地机器人而今不是已经实现?出现的手表型收音机不也是而今的watch吗?所以道具可能能实现,然而像哆啦A梦这样的人工智能却或许还遥遥无期,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发明而已,而是还牵扯到机器人与人类的伦理关系。试想,当真的发明出具备情感的人工智能的时候,势必可能存在邪恶的一面,那么如何解决呢?《机器管家》里面曾经说过机器人三大定律:第一,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受到伤害;第二, 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第三, 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然而只要是人发明的一定有漏洞,所以即使在怎么完善,也可能存在弊端,因此人类或许更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让机器人懂得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其次,即使解决所谓的机器人可能存在叛变的问题,过度依赖机器人也是一个大问题,随之人工智能的大力发展,我们甚至于不用发出指令,机器就为我们做好该做的。就好似你回到家,你的智能全屋就会主动打开需要打开的灯光,空调自动调整到相应温度,窗帘根据光线自动打开或关闭,这不仅是科技发展带来的魅力,也是我们退化的开始。记得《哆啦A梦之大雄与白金迷宫》中就讲述了当人类过度依赖机器的时候我们将可能被机器人统治,我们将退化成婴儿一样什么都不会,这不是危险的信号又是什么。突然回想自行车的发明,方知自行车才是真的好发明,既让我们偷懒又锻炼身体。
科技的发展一定应该往好的方向发展,如何发展应该取决于我们人类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