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的方法:“观察-感受-需求-请求”
第1章,让爱融入生活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非暴力沟通的4个要素:
1、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
2、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
3、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感受。
4、具体的请求。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非暴力沟通的另一方面是借助它们关切地倾听。我们首先通过体会他人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联系,然后聆听他们的请求,来发现做什么可以帮助他们。
我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你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你的请求是什么。
有时语言是多余的。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4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进行交流。
第2章,是什么蒙蔽了爱?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发现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它们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们的感受和需求,以致彼此的疏忽和伤害。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我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是用到的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例如:“你的毛病是你太自私了。”“他对人有成见。”“这是不恰当的。”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在评判人。
我相信,诸如此类的评论暗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及需要。不幸的是,以这样的方式提出主张,很可能会招来敌意,使我们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即使他们接受批评,作出让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如果他们出于恐惧或内疚来迎合我们,或迟或早,我们将会发现对方不再那么友好。当然,他们也付出了代价。屈服于外部或内部的压力,很可能使他们心怀怨恨,并厌恶自己。
【不要贬低人,不要用可能的贬低来威胁人】
进行比较
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在比较时,我们开始觉得自己活得很惨。此时,我们的心情极为低落。
回避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例如:“不管你是否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显然,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
强人所难
在我们的社会中,这是强者常用的手段。
许多人相信,作为父母、师长或经理,我们的职责就是改变他人并让他们循规蹈矩。
【我们没有权利改变他人,我们只能建议和营造环境】
我们大多数人使用的原因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第3章,区分观察和评论
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我等着教师们说出他们的不快。然而,他们运用的不是非暴力沟通,而是无声的抗议。一些人滴溜溜转着眼睛;另一些人故意打着哈欠;还有个人直盯着手表。
观察和评论被混为一谈:
1、你太大方了
2、她无法完成工作
3、米奇花钱大手大脚
区分观察和评论:
1、当我看到你把吃午饭的钱都给了别人,我认为你太大方了。
2、我不认为她能完成工作。或她说:“我无法完成工作。”
3、米奇上周买书花了一千元。
【当我像做考试题一样地做观察和评论的练习时,我每次都能准确地区分。但真正的难点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往往不会做下意识的区分,而直接给出评论】
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作出友善的回应。
第4章,体会和表达感受
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
想法: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
感受: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郁闷/烦透。
【和上面同样的问题,当作为题目专心做时,我能准确区分开,但生活中不能下意识地直接这样做】
清楚地表达感受需要丰富的词汇。“很好”或“很差”这样的词语很难让人明白我们实际的状况。例如,如果我们说“我感觉良好”,“良好”这个词所表达的感受可能是高兴、轻松、欣慰或别的。为了更好地沟通情感,非暴力沟通主张使用具体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