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不是故事的结局,而是我们怀抱着遗憾,依然前行的勇气。
前几天整理旧物,翻出一本大学时的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发现当年写下的“毕业前要完成的十件事”,后面跟着一个个小小的对勾。
有七项后面都打上了勾:学会弹唱那首《同桌的你》,和室友通宵看一次日出,鼓起勇气向暗恋的学姐要了联系方式……
但还有三项,后面是空白的:没能拿到一次一等奖学金,说好的毕业旅行因故取消,以及,最终和那位学姐也走散在了人海。
我拿着那张纸,怔了很久。原以为会涌上无尽的遗憾,但奇怪的是,心里泛起的,竟是一种混合着酸涩与温暖的复杂情愫。那些未完成的空白,和那些已达成的小勾一样,清晰地勾勒出了我那段青春的轮廓——不圆满,但无比真实和生动。
01 我们都在求一个“圆满”的虚妄
从小,我们就被各种“圆满”的叙事包围。
童话的结局,总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电影里,主角总会克服万难,达成目标;我们期待一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一份“功成名就”的事业,一个“父慈子孝”的完满家庭。
我们执着于一个完美的句号,仿佛只有这样,一段经历、一份感情、一个人生才算有价值。
可生活,几时给过我们这样的承诺?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那些错过的机会、失散的恋人、未能说出口的抱歉、梦想与现实的落差……它们像生命中必然存在的留白,无法填补,无法擦除。
02 期待圆满,是比圆满本身更美的光芒
既然没有圆满是常态,那我们为何还要苦苦期待?
后来我明白了:正是因为深知其不可得,那份“期待”本身,才成了关于遗憾最浪漫的答案。
这就像我们欣赏一朵花。我们爱它,并非因为它永不凋零,恰恰是因为我们知道它终将枯萎,所以在它盛放时,才会倾注全部的心力去凝视、去珍惜。那份“害怕失去”的忐忑与“极致拥有”的欢欣,共同酿造了最深刻的美感。
遗憾,就是那朵花注定凋零的命运。而我们明知如此,却依然一次次地播种,一次次地期待花开——这种近乎西西弗斯式的坚持,是人性中最温柔、也最坚韧的部分。
苏轼在经历了无尽的颠沛流离后,写下“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承认了旅途的艰辛与无常,但他没有停下脚步,更没有停止创作。他依然在期待,在感受,在“一蓑烟雨任平生”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圆满”。这份圆满,不在结果,而在过程。
03 与遗憾握手言和,然后继续浪漫地活着
所以,我们该如何与生命中的遗憾共处?
答案或许是:不要试图消灭它,而是带着它,更好地生活。
· 那个爱而不得的人,他存在的意义,或许不是为了与你共度余生,而是为了教你懂得什么是爱,如何在爱中成长。他成了你记忆里一首未完成的诗,因为未完成,所以永远保有被想象和美化的权利。
· 那件未能成就的事,它不是你人生的污点,而是一个路标,提醒你此路不通,或时机未到。它为你的人生故事增添了曲折,让后来的成功显得更加珍贵。
我们终将明白,真正完美的人生,不是一本写满“已完成”的清单,而是一幅有浓有淡、有实有虚的水墨画。那些遗憾,就是画中意蕴悠长的留白。没有它们,整幅画便会显得拥挤而窒息。
最后,想与你分享:
别再苦苦执念于那个虚构的“圆满”终点了。人生的浪漫,不在于得偿所愿,而在于一路走来,我们怀抱着所有未能如愿的遗憾,却依然能抬起头,看见星光,感受到微风,并愿意为了下一个“可能”而再次全力以赴。
是的,人人都知道没有圆满。
但这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期待,这份与遗憾温柔同行的坦然,就是我们赋予这不完美人生,最盛大、最浪漫的致敬。
愿你珍惜所有的不完美,因为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