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几篇文章,颇有意思。
一篇是一位居住在上海的女作者,写自己很爱很爱南京这座城市,并且列举了南京种种好!
一篇是居住在南京的女作者,写自己如何不爱南京这座城市,当然,列举了南京种种不好。
这原本也没什么,让我觉得不适的,是第三篇文章,显然是个南京本地人写的,标题就是请这位讨厌南京的女作者立刻离开南京,内容是驳斥南京女作者对南京的种种批评,意思很明显:我觉得南京特别好,你觉得南京不好,滚啊!立刻滚!还待在我们南京干什么?
这我就觉得很没意思了!
敢情我生活在哪里,我就得无原则爱这里,不能不爱,不能批评,一旦批评了,我就得滚?
堂堂21世纪的中国,我连遵从自己的内心评价我所在城市的权利都没了?
你爱你所在的城市,是你的权利!我不爱我所在的城市,权利不比你少半分!
每个人对待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感情都是复杂的,爱可能会很浓烈执着,厌或恨,也可能无法消散,这都是人之常情,怎么就不能表达了?
现代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狭隘、小肚鸡肠了?
居住在上海的那位女作者,她很喜欢南京,可她也没搬到南京来住啊!按逻辑,不也应该写一篇“喜欢南京的那位作者,有本事来南京生活啊!不痛不痒的在外地夸南京算什么真心喜欢?”吗!那么,居住在南京的这位不喜欢南京的作者,凭什么要被请出南京?因为讨厌,就要离开,你当住哪里跟去哪儿买个菜那么随便呢?你以为人家不想走?人家特别想走,却走不掉,就得逼着自己强行爱上这座城市吗?
对第三篇文章的作者来说,南京可能是家乡。人对家乡的感情总是深沉而特别的,无可厚非!可你不能强迫别人爱上你的家乡!你所爱的家乡,对你来说,只是名义上的情感归宿而已,你万万没权利占为己有,把“家乡”当成“自己家”,对不喜欢“你家”的客人下逐客令!你谁啊!
如果是担心南京女作家的文章会破坏大众对南京的好印象,给南京抹黑。那真是想太多了!作为看客,看到上海女作者夸南京的文章,也不会突然爱死了南京,看到南京女作者批评南京的文章,也不会突然厌恶南京。每个人,对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固定认知,如果认知能轻易被一篇文章颠覆,那真是,墙头草都不如。
当然,别人不喜欢你的家乡,你就让别人滚蛋,过过这种嘴瘾,也是你的权利!就如同我特别看不惯这种言论,在此写文批评,也是我的权利!
我在A城生活了十年了!可我从没爱上这座城。甚至,无比讨厌这座城。但我还是呆了十年不曾离开,目测近几年内也不会离开。
我目前还需要A城的这份工作,这份收入。仅此而已!我找不到我可以爱上这座城的理由!在我心中,只有对这座城的讨厌,甚至些微的恨。
这座城的很多人,总是喜欢以居高临下的口气跟别人说话!我怎么喜欢上它?
这座城的人,不为屁大点小事就在大街上与人吵架,不问青红皂白,全是别人不对!我怎么爱上它?
这座城的人,把自己当成标杆,你的习惯或方式与他但凡有一点儿不同,他就觉得你是错的,他是标准的!叫我如何爱上它?
这座城的人,觉得自己天下第一,不管对面坐着哪个城市的人,都能咋咋呼呼毫不在意地把人家的家乡贬得一文不值!叫我如何爱上它?
……
我也并没有说这座城市一无是处,实际上,我清楚的知道,它可能和我所爱的家乡一样,有优点有缺点,可是,我们没有感情基础。这些年,它的优,没有走入的我内心,它的缺,却日益清晰。
圣母们一定会说:你挣着这座城市的钱,却说这个城市不好,你贱不贱馁?你爱哪座城,你去就是了!
我怎么就不能说这个城市不好了?说得好像我没干活,就得了钱似的!我凭我的劳动付出挣这座城的钱,我需要向这座城市感恩戴德吗?
谁没有谁的无奈呢?
若是能轻易离开,谁稀罕待在一座无法爱上的城?谁不是为了生活,在忍耐些什么,在苟且些什么。
我不爱这座城,我错哪儿了?碍着别人什么事了?谁又有资格对我说一声:你不爱,你滚!
我偏不滚!我不爱,我却在这生活!我为了生活在这里苟且着,我哪里有问题了?
一座城,本身安静而大度,容忍着人们对它的一切喜恶,静静地做着它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这座城里的有些人,却总打着“维护我爱的城”的名义,生生降低这座城的格调和肚量。
不喜欢一座城,往往,是不喜欢这座城里的一些人。
就好像那个叫南京女作家滚出南京的南京人,给南京抹黑的不是那位女作家,而是那个“爱南京爱到听不得任何坏话的南京人”。
我不爱这座城,不代表我就得离开!我哪怕带着厌恶在这待一百年!又关谁事!
除了家乡之外,有多少人是因为爱一座城,而留在了那里?
一座城,跟一个家一样,要有温暖,有归属感,有让你舒适的环境,和让你安心的人!
爱与恨,从来都不是无缘由。
你爱它,那是你的事!
我不爱它,关你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