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写作者说,自己的灵感不够,发现自己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什么都写不出来了。
那么,好的灵感是如何眷顾的呢?答案是,写作者是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工作的,将一些浮光掠影的灵感梳理成实实在在的文字。
托马斯·H.乌泽尔在《故事的灵感从哪里来?》中说:“要想获得故事的灵感,完全视乎方法和精力,尤其是后者。”但是对于很多年轻或初学的写作者来说,有一些理解上的误区。
误区一:等待着灵感的光临。如果想要长期发展的话,此想法万不可取。与其被动的等待,不如养成随时记录笔记的习惯,将所见、所想即时记下来,必要时进行整理。
误区二:不相信自己。所有人都经历过初学者的阶段,在这条道路上慢慢地、耐心地摸索,写作技巧、写作质量方能有所提升。那些业已功成名就的大师们亦然。
误区三:并不是真的对生活有兴趣。有些时候,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有多种,不一定是非此即彼,对事物的评价也不一定是非黑即白。作家的任务是描绘,而非批判。
那正确的方向又是什么呢?作者托马斯·H.乌泽尔给出了几点建议。
一 开始写。要培养成写作的习惯,只要坚持写,写作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哪怕是每天坚持写1千字左右的趣事,慢慢也会提高写作的质量。
二 运用笔记本和档案。写作者需随时随地记录大脑中浮光掠影的思绪,并将感想与联结方式等进行串联整理。
三 阅读。尽量如饥似渴地阅读,多多益善,以更深刻地理解生活和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四 写自己。文学作品需要表达作者最为私密的情感。托马斯·H.乌泽尔说:“一个有意从文的人若是一面希望把肤浅的听众迷得神魂颠倒,一面又把自己珍贵且神圣的独特情感深锁在心底,怀璧自珍,那他还是换个生计为妙。”
五 把家当成实验室。细致观察身边的人,去接触生活的某些侧面,发现各个侧面的感性因素。
六 用写作揭示生活的秘密。很多角色在不同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行为,可以看出各种细节之间的关系,有些关系在角色不明朗的情况下是看不到的。写作会提炼出其中的意义。
初学者往往想要写出意义更为深刻的作品,殊不知,真正具有深刻涵义的精髓,就分布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之中。
七 向伟大作家学习。“当你发觉自己的头脑没办法相出一个足够好的故事灵感时,动笔写下你已经知晓的东西就是最好的做法。”毕竟,一些伟大的作家也是这样做的。
总而言之,随时动笔写,随时将想法记录,把平时的素材整理好,你想要的、好的灵感总有一天会光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