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灵感从哪里来?
文∣托马斯·H.乌泽尔
在写作生涯的发端,你有极大的可能碰上“灵感不够”的情况。即使是靠打字机谋生的职业作家也常常陷入同样的窘境。相比其他时候,有更多人的写作生涯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草草结束的。一个倒霉的写作者会跟自己说:“我是个写东西的,但什么也写不出来!”这种自嘲和幽默令人心酸,以至于他难以承受,只能弃写作而后快。
也许他确实应该放弃。说真的,如果他满脑子都是表达的意愿,但关于自己的生活和周遭环境却没有半点实在的想法,那他的确是入错了行。他永远也不可能在写作事业上取得成功。但一个人显然不可能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丝毫想法。事实比我们想象中更为简单,也更令人烦躁:好的灵感没有眷顾他,主要是因为他没有做必要的工作,将浮光掠影的灵感梳理成实在的文字!他需要的不是故事的灵感,而是精神上的动力。问题不在于
怎样找到令人惊艳的、了不起的创意,而是如何获得让自己的写作可以持续进行下去的源源不断的想法。没错,成熟智慧的灵感只可能来自经验丰富的年长人群,但如果一个作者一直空等着,直到中年,阅历和头脑都变得成熟时,也许会有不错的灵感,但表达技巧付之阙如。相反,你在学生时代的技艺,以及表达的习惯,才是一切的关键。
要想获得故事的灵感,完全视乎方法和精力,尤其是后者。我和许多苦于缺少故事素材的年轻写作者讨论过这个问题,发现他们的困扰都是源于对自己的工作存在基本的误解。以下是三种典型误解:
1.他们等待灵感自己光临。年轻写作者,同时也是文学爱好者,总是觉得写作是一门苦修,一项神圣的事务,苦苦守候伟大的灵感醍醐灌顶,犹如天堂降下的神启。真正的写作是需要努力的。要让白纸上出现字句,你必须把字句写在白纸上,别无他法。但是灵感,努力就能有吗?灵感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但这只能说是片面之词。获得灵感是写作工程的一部分,就像写作本身或是出版贩售一样,需要规划组织、系统性的思考和充沛的热情与专注。如果只是一昧地等待灵感光顾,你记住一个好点子的同时很有可能就会将另一个抛诸脑后。你必须做点儿什么:把你的灵感记在笔记本、日记本或者是废纸上。想法、见闻、各种各样的经历,统统记下来。培养习惯,坚持下去。不要在当下过分苛刻地审视自己记录下来的东西,任其自然涌来就好。之后再回头检阅,去芜存菁。绝大多数伟大作家在最为多产的年代里都有记笔记的习惯。你没有理由偷这个懒。
2.他们不相信自己。对于一个年轻写作者来说,写作的冲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对阅读的热爱。伟大的文学作品深深地在他心底搅动,燃起效仿的强烈欲望,他来得及意识到之前,就开始意图明显的急躁写作,目标就是写出一样好的东西,而且一气呵成!不得不说,精神可嘉!不过麻烦在于,年轻写作者初试身手的第一篇作品与皇皇巨著之间的差距会把他击倒在地。因为差距实在太明显了。他自己的想法是那么陈腐、平庸且幼稚!他很可能就此抛弃自己的创意,转而尝试大师们笔下的主题。于是他再次感觉到力不从心,从此一蹶不振,意志消沉。
这位年轻写作者忘记了,他所仰慕的那些杰作从来都不是原作者常规水平的体现,而是从他们一生的作品中精挑细选而来的。因为自己一时的写作难以媲美最伟大作家所著的少数名作,你就掐灭大胆表达的欲望,岂不是对自己太不公平?你一定会经历初学者的阶段,所有的大师也是如此。给自己多一些时间。不要试图模仿任何人的风格。相信自己。一开始能写出什么并不重要,习惯才是重中之重。
3.他们并不是真心对生活有兴趣。如果你去问正在学习写作的学生“你想写什么”,答案十有八九不会体现出对人类及其所作所为深刻而持久的兴趣。读到这里,你甚至也不禁会自言自语道:“啊,当然不会,我对人很有兴趣。我非常肯定。”然而你若是没有在写作上取得成功的坚定决心,这份兴趣也不过是嘴上说说罢了。
分别在于:也许你喜欢与人相处,有很多朋友;你精于人情,侃侃而谈,喜欢解读他人的“性格”。但这还不够。这些事情你可能都很
擅长,但不代表你发自内心地对人们有一种条分缕析式的、寻根究底的、富于文学意义的兴趣。你本人可能心思活泛,勤思好动,以至于对那些不活泼也不激进的人毫无耐心。你也许是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恪守宗教或道德上的准则,于是人们所犯下的劣迹会让你忧心忡忡,惊骇不已。如果你对人们的评价总是非黑即白,那么你对文学的本真意义也不会有什么兴趣。一个作家的任务应该更偏向于描绘,而非评判。文学是对人类之脆弱的记录。你必须对这些脆弱抱有同情式的兴趣,而你的好奇心也应该一以贯之,直到你穷尽所能,抵达这种脆弱的最深处。
为了在写作的实践过程中应用上文所提及的普遍概念,请考虑以下一些建议,许多初学者都成功地应用过。
开始写。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迎接”故事的灵感,但无论如何也写不出一个字时,不要惊慌失措。你的问题不在于想不出东西可写,而是没有将想法写出来的习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克服自己的“打字机恐惧症”。随便写点儿什么。先培养起写作的习惯,提笔化字的习惯。只要坚持下去,文章的质量就一定会不断提高。但一开始先以量为主就好。等到你训练自己到可以迅速地把想法转化成文字时,比如每天能够就各种趣事写上一千字左右,你就能下结论说自己已经登堂入室,可以试着提高这些散记的质量了。取其精华,把自己最好的灵感系统而明确地存录下来。笔记本和档案。每一个准备充分的作家都会在口袋里揣着一个笔记本,随时随地不分昼夜地记录浮光掠影的思绪。而在书房中,他又会有一套方法把篇幅更长的草稿、研究结果和剧情大纲分门别类地存放起来。对于第一个目的,一本口袋大小的活页笔记本就足够了。对于后者,理想的工具是一套办公室用卷宗档案,或是一摞大号打印纸信封也能胜任。记住,掌握某个题材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地收集、整理和归档一切与主题相关的材料。所以不要瞧不起这个看起来机械死板的过程。
阅读。你应该如饥似渴地阅读,多多益善,尤其是在学生时代。但这样做不是为了了解同行们在写些什么然后加以模仿,而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生活以及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千万要提防那些一心只为取悦读者感官的“文体家”!你应该关注那些在心灵上对你有所触动的作者,他们会给予你理性的灵感。所有能够令你对自己的生活产生更深兴趣和理解的书籍,都值得你好好品鉴。
“浪漫的情怀”。这个提法用于描述这样一些初学者,他们总是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生活与环境其实趣昧颇丰,而是一个劲儿地幻想着真正的浪漫,真正的历险。他们津津乐道于远方的陌生族群、遥远的风土,或是久远的历史年代。但有一个事实未曾稍改:一个地区的居民越多,那里的文学素材也必然越丰富。
写自己。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小说写作需要的是最为私密的个人情感。所以,一个有意从文的人若是一面希望把肤浅的听众迷得神魂颠倒,一面又把自己珍贵且神圣的独特情感深锁在心底,怀璧自珍,那他还是换个生计为妙。毋庸置疑的是,你最好的作品一定是最贴近你个人的。你的梦想是什么?野心是什么?把它们写出来吧。你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是什么?有什么因素牵涉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每一段经历有什么意义?不如试着围绕这些关键的时刻来构思故事吧。你如果愿意,可以把别人放进去,但所讲的事情和感受要保持不变。
把家当成实验室。为了解决前面所说的对人类的兴趣问题,许多学生都能在家中通过仔细观察而有所受益。诚然,你也许会觉得自己的家庭环境一成不变,发生的事情——至少在你眼中——显得稀松平常。但是,你的亲戚朋友各自面对的事情有可能给你带来非常确切的故事创意,可以在想象力的加工下变得极富戏剧性。
打个比方,你正在观察弟弟或者妹妹。发挥想象力,你会看到什么?他在做什么?有什么问题正困扰着他?他的英雄是谁?他做什么来表达自己对英雄的崇拜?要是他发现自己的英雄曾经干过一些相当可鄙的事情呢?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他的梦想是什么?他有什么能力来取得成功?为了获得成功,他又要和自身的什么缺陷抗争?
除了细致观察身边的人,去接触生活的某些特殊侧面也是有好处的。或者是,深入了解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最好是你可以拿到第一手资料的问题。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着重去发掘各个侧面的感性要素。要有耐心。如果你选择的问题有关教育、离婚、城市政治、下一代或是商业道德,你要决定把重心放在哪一方面,是喜剧,还是残酷的悲剧?又或者是惊奇的历险?别妄想你能通过“全心思考”的神秘力量掌握一个主题。要写下来!写作会揭示生活的秘密。在一切观察过程中,你要从所见的事实推演出更重大的意义。记住,有关人类的重大问题不会自己跳出来大声咆哮“我在这里”。你必须明白,除非开始尝试表达,否则你不可能对人类的任何一种处境产生理解上的升华。如果你只是反复咂摸对他人的模糊想法,所获必然甚微。不要成为“不写作的作者”!你必须巨细无遗地记录一个角色在数不胜数的情况下所有的行为。很快你就会开始看出各种细节之间的关系,而在起初你对人物的认识还没成形时,这些关系都是你看不到的。写作会提炼出意义。
向伟大作家学习。角色在没有落到纸面之前是不会活过来的。很多作家都是这样。屠格涅夫会先写出又长又碎的人物小传,之后才会在正式的小说里写下第一句话。契诃夫会反复把写好的开头扔掉。几乎所有刚起步的写作者都会把开始动笔的时间拖得很久。他总是奢望着美妙的剧情、完美的言辞和激动人心的灵感。而伟大的作家,我再次重申,他们也无力做到这一点。初学者就更不应该这么干了。当你发觉自己的头脑没办法想出一个足够好的故事灵感时,动笔写下你已经知晓的东西就是最好的做法。把你写出来的东西整理好,灵感有一天一定会眷顾你的。
在这篇文章里,我试着列出一些有关获取灵感的事实。虽然并非面面俱到,但这些事实都是通过对成功作家的研究而得出的,也往往是初学写作者认为最难理解的事实。这些都是为了结果服务的方法。如果作为读者的你心存疑虑,我希望你在批判我之前,先尝试一下这些方法。我对结果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