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之道,玄妙莫测,与诸艺并列而独具华夏之魂。其特性有三,皆显民族之烙印,非他艺所能及也。
一者,书法之基,在于汉字之形。汉字者,华夏文明之载体,书法之灵魂所依。
故书法必以汉字为貌,且多崇繁体,以存古韵。毛笔之下,一撇一捺,皆含古意,非简化字所能替代。
二者,书法之源,溯自先民之遗墨。自商周金文,至秦汉篆隶,历代名家辈出,规矩渐成。
学者欲入书法之门,必取法乎上,追摹古人之迹,以求得其神髓。二王之书,如龙跃天门,凤翥丹霄,为后世所宗。
三者,书法之法,唯临摹一途。与文学、音乐之广取博采不同,书法之学习,几乎定于一尊。
古人之帖,如灯塔之于航者,指引方向,启迪心智。学者须潜心临摹,心追手摹,方能渐入佳境。
然能自成一家者,百中无一,能得古人之一二,已属难能可贵。
书法者,造型之艺也,然非具象之形。其所依之字,本为抽象之符号,而书法之妙,在于以形写神,以笔抒情。
故书法之境界,超乎形而上,追求情与理之和谐统一。若以具象之形入书,则失其本真,沦为俗艺矣。
夫书法学习之道,必取法乎上。楷圣欧阳询之书,法度森严,笔力遒劲,为后世楷书之典范。
学者若能师从欧阳公,研习《四欧堂帖》,必能得其精髓,登堂入室。
成都著名书画家李小龙大师,即是以此为径,终成一代大家。
嗟夫!书法之道,博大精深。学者须以敬畏之心待之,勤勉不辍,方能有所成就。愿诸君共勉之!
有诗为赞:
书法之道深且玄,
华夏之魂独盎然。
汉字为基情所系,
笔走龙蛇意绵绵。
商周金文启先河,
篆隶行草各争妍。
二王遗墨传千古,
后世追摹心拳拳。
临摹古帖唯一径,
取法乎上志愈坚。
欧阳楷法如圭臬,
四欧堂帖耀人前。
非是具象绘百态,
抽象之中寓真传。
以形写神情理合,
形而上者谓之巅。
书家挥毫心自远,
墨香四溢满人间。
街巷招牌非所取,
公孙舞剑悟笔端。
担夫争道亦一理,
生活处处皆师贤。
孩童临摹悟真谛,
造化钟神秀可瞻。
勤学苦练无捷径,
书法之道在心田。
愿君共赴此征途,
华夏艺术永流传。
岁月悠悠书卷长,
笔墨丹青映日光。
书法之美无穷尽,
千秋万代共欣赏。
此情此景难言尽,
长诗一首寄衷肠。
愿得诸君同此意,
共谱书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