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天酷热难耐,空调、西瓜、冰可乐已成为现代不可或缺的夏日避暑神器。那没有这些的古人,会如何在夏天消暑呢?夏日午后,枕着一本《武林旧事·卷六·凉水》思考此问题睡着,竟也坠入了梦里……
“凌人”
(周代官职,主管“藏冰”)
《周礼·天官冢宰》“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宾客,共冰。大丧,共夷槃冰。夏颁冰,掌事,秋刷。”
据《周礼·天官》记载那时有专门掌管藏冰的人——凌人。可以说他就是最早的冰饮“掌事人”。
夏日藏冰,储冰、分冰、运冰等等,宫中上至天子大王,下至宫女,消暑冰块之事,都得由此职位负责。在夏天,冰块极为珍贵,只有宫中大王及达官贵人能够用上夏日的冰。可谓“夏日宠儿”。直到唐朝,藏冰都是皇室贵族的特权。并没有普及到民间,宋朝后才于市间大规模出现“冷饮铺”。开始极小范围售卖冷饮。
冷饮昂贵难得,但古人的夏日“饮料”可是自古就有。
浆
怎么说,水就是寻常人家喝的凉白开,浆则更高级一点。《齐名要术校释》中就提到过一种浆,即水浸小米或用奶酪制成的饮料。
蜜水
汉代时,一种叫做“蜜水”的饮料出现了,做法简单,就是在原先的井水中加入蜂蜜,搅拌一下就成了蜜水。《魏书》上曾经记载过关于袁术的一个故事:“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
如今蜂蜜水很常见,但是古人的蜂蜜产量不高,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消耗的起。
饮子
盛唐人在喝这件事情上可没有含糊,极为讲究,开始使用各种果品与草药熬制饮品,蔗浆就是其中的高档品。杜甫的《寄韦有夏朗中》里就有一句“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这里说到的饮子就是指用草药熬制出来的饮品,既能解渴,又能于夏季清热解毒。
在《杨太真外传(下)》里提到:杨玉环去世之后,唐玄宗茶饭不思,于是张皇后就给皇帝送去了一道“樱桃蔗浆”。白居易《想东游五十韵并序》里头也曾经提到过蔗浆,说的是“味苦莲心小,浆甜蔗节稠”。
香饮
到宋代,饮料的品种更为丰富多样。《西湖老人繁胜录》、《梦梁录》书中就有:“沈香水、荔枝膏水、苦水、白水、江茶水、杨梅渴水、香糖渴水、木瓜渴水、五味渴水、雪泡缩皮饮、杏酥饮、紫苏饮、香薷饮、梅花酒、皂儿水、沆瀣浆、漉梨浆、卤梅水、姜蜜水、绿豆水、椰子水、甘蔗汁、木瓜汁、五苓大顺散、乳糖真雪、金橘团、甘豆汤”等等。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舍利别
元代流行的饮料颇为独特,名“舍利别”,也作“舍儿别”。有“祛暑止渴、清心补益”的功效。《局方发挥》中载:“取时果之液,煎熬如饧而饮之,稠之甚者调以沸汤,南人因名之曰煎。”
舍利别由火煎制而成,所以在民间又把它叫做“煎”,当时还有如杨梅煎、木瓜煎等类似饮料。
明清时期,很多国外饮品传入中国,最初在贵族中流行,随后于民间逐渐普及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