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作者刘慈欣来说,章北海一定是不同的。只要读过《三体》两遍以上,你就能明显地体会到这一点。
章北海的故事不长,远不如面壁者罗辑那样长篇大幅。然而在阅读关于他的篇章时,总能感觉文字间始终流淌着一丝淡淡的温情,甚至在章北海没有半点犹疑地将陨石子弹射向三位顶级科学家的时候,仍然如此。
是的,他在冷血无情地杀人,但你仍能从文字中感觉到温情,和一缕忧伤。
那是作者对章北海的悲悯。对一个中国军人的悲悯。
这种感受与读到汪淼、罗辑、程心、甚至云天明都是不同的,这些人,只是小说塑造的角色,他们很鲜活生动,深入人心。
而章北海对于我们而言,绝不仅仅是小说里的人物。他身上集合了中国军人所独有的优秀特质,隐忍、坚韧,责任重于泰山,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有人说,中国的军人是这个世界上道德水准最高的一个群体。而在读《三体》时,你绝对不会以世俗的、惯常的道德标准去介定他。
因为他章北海,不是为了自己杀人,也绝不会为了自己杀人。
章北海更不是为了自己出卖战友,叛逃地球。他说,“我来自一个坎坷的时代,是个现实的人,我只知道敌人还存在着。”
冬眠200年后,这个坚如磐石、深沉如海的古老军人果断挟持着“自然选择”号驶向茫茫宇宙深处,为地球人类保留下最后一点文明星火。
有人说他跟面壁者希恩斯一样,是一个逃亡主义者。然而,必须依靠思想钢印才能坚定意志的后者根本不配与他相提并论。
章北海这样的人,不需要什么思想钢印,他是自己信念的主人。
章北海,他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面壁者。
在地球联合政府还在为面壁计划作前期准备时,这个无比强大的军人早已洞破黑暗森林的残酷真相,自觉且决绝地成为一个计划之外的隐匿的面壁人。
从“唐号”到自然选择,从地球到星舰,在长达几个世纪无人知晓的漫长时间里,他孤身一人、义无反顾,他的信念便是他的归宿。
“成为军人的那一刻起,我已经想好了去任何地方。”
如果他能活下去,他会是罗辑最好的接班人,一个真正的执剑人。
他本可以活下去的,但凡他有哪怕一点儿私心的话。然而,他是章北海。
为了人类的延续他可以无情地抛弃亲人、战友和故乡,他也可以为了心中的道义和军人的荣誉选择被杀,而不是杀人。
“没关系的,都一样。”是的,对于章北海这样一个心怀大爱的中国军人来说,只要能为人类文明保留住一星火种,他生,或者他死,都一样。
我想,最后那悲壮的一幕,最后面对如女儿般的东方露出的释然一笑,是作者对章北海最崇高的致敬,最温情的悲悯。
“执念的鱼,提着灯闯过远洋的甄选,继续下潜。无需誓言,我的心像自沉的旧母舰,没入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