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福气在后头
我曾写过一封信,再次打开后,我看着第一句就泪流。
直到现在,曾经不住问向天空的问题,它终于有了答案。答案,不好也不坏。重要的是,我从那团迷雾中走出来,不再需要去问下一个问题,也不再需要一个回答。
这一路,泪流多过欢笑,烦躁不安多过恬静安定,是一路的心碎,也是一路修修补补的过程,拼出新的希望与期待。
再用一次我喜欢的话做结尾:人的生意,最后其实都是一件事,精神和生命力。
写到这里,想起恋爱般的花束最后主角离开后互相挥起的手。所以,再见啊心底的小女孩,再见吧不会再来的时光。
Part 2走夜路
8月,它过得很慢。
这种慢,更多是心理层面的。是这个月里,起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工作日,我找不到合适的突破口来完成手边所谓的“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同时进入中报季“重要但紧急”的工作依然不轻。
所谓“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往往是论证本身有难度或是并非我特别擅长的事儿。因此,往往是被我拖着拖着就放到了现在。但因了做了“第一个100天”规划,明白自己必须得迎难而上。
这样的日子,起码发生在两周里,兜兜转转做了数日也没进展,疲惫气馁自我怀疑,忙碌至下班发现似乎并无事物并无新的发展,进而继续纠结是否加班以及加班是否有用。在磨人心智(主要是怀疑自己到底行不行)的日子里,我时常想起《走夜路的女孩》里的话,它说:“夜路本是人生的真相之一……下个决心,在煎熬中等待路的尽头。但要主动而不是被动等待。要化妆、要锻炼、要学习、要社交、要保证出席率,即使逆内心感觉千疮百孔,但既然已经在夜路上了,走得快一点儿,就是离尽头近一点。”手边的事儿最终破题,还是来自于不断地梳理,日思夜想以及约上行业资深专家一次两次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再抓住核心观点进一步做数据处理工作,是心心念念和不放弃的韧性才慢慢让事物都各自有了明朗的眉目。那些难熬的工作日,如今妥帖地形成了应有的成果或成绩,很舒展地在那里。
偶尔翻看连叔的文章,有两句话抚慰了我。一句话是“好的事情,做起来都显得慢。”另一句话,来自于兰迪波许:“每一个困难都是挡在你面前的一堵高墙,但墙之所以存在,不是为了阻拦你,而是为了激励你,墙是想检验你到底有多想要墙背后的东西,是为了阻挡没那么渴望的人。”
是的,不困难的事不值得做。最终是困难本身让我无中生有,去体会到事物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