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四岁小儿,早教是便成了一个重要课题。当我额外重视花费精力给他进行英语启蒙时,我母亲总会提醒:别忘了诗词启蒙啊!不求背诵表演,但求让他能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不要远离了我们的文化根源。我对此也很认同,却一直有种使不上劲的感觉。直到最近,终于摸索到一些方法,也有了点成效。
古诗词也要“磨耳朵”
首先我想到了,古诗词属于古汉语的一种体裁,与我们日常使用的白话文不同,平时不是经常能够听到。所以,不妨借鉴学习外语的思路。英语启蒙注重“磨耳朵”,就是通过大量的听力输入产生语感,那么古诗词也一样可以。而且,古诗词“磨耳朵”还有一个优势,在于它们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具有平仄、押韵、对仗等,网上还有很多不错的音频资源,是将诗词谱成曲唱出来的,大人和孩子通过跟读、共读、解释、合唱等形式,把一首诗词反复演绎,诵读时的节奏感也和演唱时一样鲜明,比我们自己教孩子时的朗读节奏更明快活泼。我一般都在吃饭时,把古诗词歌单按顺序播放,作为背景乐,时不时还和孩子一起跟着唱几句,连续听几天后,好多首诗词连同旋律都一并记住了。
诵读不强背,顺带学汉字
然后,我在“果壳童学馆”微信公众号读到一篇《大语文下,如何学好古文?你可以这样做......》,深受启发。文章阐述道,用指读的方式让孩子大声诵读唐诗宋词和《论语》《诗经》《声律启蒙》等经典古诗文,是一种很好的启蒙方式,主要的作用是让孩子培养出古诗词“语感”和熟悉亲近感,初步感受汉字的特色和魅力,将来上学开始正式学习古诗文时,就不会视之为畏途,而是可以专注在对。不必执着于以背诵为目的,可以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但其实通过一段时间的诵读,自然而然就能记住个八九成。也不用执着于了解古诗文的含义,有些浅显易懂、富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给孩子讲述,尤其是在他们感兴趣地发问时;还有些更深刻、需要一些知识积累或人生阅历才能理解的文意,就可以等他们上学后再深入学习了。毕竟,古诗文的音韵那么美,本身就很有艺术性,即便单纯诵读,也能获得乐趣。另外,指读的重要性还在于能帮助孩子识字,并且在视觉上也对古诗文那种独特的篇幅和句式产生熟悉感。古诗文虽意涵深刻,但使用的字词往往并不偏涩,又与常见绘本的用词有一定的区别,能够让孩子拓展词汇量。在学习了这篇文章后,我把我母亲之前买给宝宝的唐诗三百首卡片找出来,把歌单里听熟了的诗词拿来给宝宝指读,他很容易就把脑中的诗句和文字对应上了;卡片背面还有与诗词意境对应的画面,我结合着画面给他把诗句的意思叙述出来,他很容易就理解了。
在一听一读两个简单方法的结合下,效果很快就显现出来了。孩子开始对一些诗词产生了兴趣,时不时就脱口而出,就像哼歌一样。有天晚上,我们正在边吃饭边听,他忽然跟我说“今天我们幼儿园有小朋友念了《临江仙》。”我惊喜于他竟然记住了一个词牌名,跟他简单解释了这不是一首诗而是一个词牌名后,我问他:“具体是哪首《临江仙》呢?你记得第一句吗?”他回答:“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来是被谱成《三国演义》主题曲的那首由明朝杨慎创作的《临江仙》。于是,我把整首词念给他听,又找到歌曲播给他。这也算是他的一次小小的学习反馈吧,毕竟说明诗词已经可以主动地吸纳到他的心里了。
希望这刚刚上道的诗词之旅,最终可以成为滋养他灵魂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