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培训师梁辉
❶
曹操在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按《三国演义》罗贯中尊刘贬曹的个人倾向,曹操被描写得简直是个大奸臣,在后世的戏剧舞台上也被画上大“白脸”,但有一点,他的能力不管再你怎么尊刘贬曹,都是不容否认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可不是他的自吹自擂。
当然,今天这篇文章主旨不是来谈历史的,我想说一说曹操所实施的“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
大致意思就是用人上不讲门第,不拘品行,许多哪怕“负侮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都得到任用,最后在各自岗位也作出重大贡献。
结果就是曹操麾下,不管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将星云集。
说完历史,我们回到现实。
许多老板和领导干部自己并不是道德完人(事实上没有任何人是),但在用人上好像马上就有了道德洁癖。
管理课上,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理论,用人要考虑“人品大于能力,忠诚高于才华”,很多老板和领导干部听完,频频点头,大为受用。
❷
这种观点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首先,“人品”二字,我们如何去定义?再则,“忠诚”又怎么去考核?
你说向东他不敢向西,你让追狗他不去撵鸡是不是就意味着人品好,忠诚度很高呢?
一个人跟所服务企业交换的只能是他提供的价值和结果,企业需要看重的也就是该员工能不能用他某方面的才能来为组织带来这些。
只要他的行为不违反企业的基本制度原则,他的所作所为不伤害到其他团队成员和组织,所谓的“人品”如何又有什么关系?
喜欢他人服从,爱听顺从的话,这是我们的本性,身为领导者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点,再加上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激励体系,就会导致组织重“人品”、重“忠诚”,而轻才干、轻能力。
有才能的人往往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不盲听盲从,这种表现,有时候就会显得没那么配合,服从性不好,很可能令领导不喜,认为忠诚度不够,严重点甚至会被打压。
❸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种氛围之下,大家都在提倡“忠诚”、“人品”、“感恩”、“服从”,就是不谈其能力是否跟岗位相匹配,最终的结果势必是劣币淘汰良币,无才之人淘汰有才之人。
我的职场经验发现,言必称“公司就是我的家”、“老板(领导)就是再生父母”、“誓与公司共存亡”......这类口号的人,一旦公司出现问题,跑得最快的就是他们。
身为老板(领导),一定要注意这些人,能把假话大词说得这么溜也算是人才,但你听的时候千万不可当真,就当做在看演员的诞生就好,繁忙的工作中娱乐一下自己而已。
一家公司或一个组织,只谈人品、忠诚,动不动讲感恩、服从,通常氛围虚假和谐,组织内部往往充斥着谎言欺骗,公司政治复杂。
那些对你言听计从,显得特别顺服的人,未必是真忠诚,他们也许只是能力弱,没其它退路,想用这种手段谋求在组织内部能够留下来继续吃碗安稳饭罢了。
管理的核心目的不过是为了提升组织运营效率,所以与岗位相匹配的能力才是我们去考量一个团队成员最重要的维度。
用激励机制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用管理制度去约束他们不至于作恶,这就够了,少去谈那些虚头巴脑的,不便考核和量化,却很容易表演的“人品”、“忠诚”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