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终于要进入尾声了。
虽然个人并不相信关于本命年水逆的说法,但不得不说,过去的一年着实非常动荡压抑。经历了岗位调整的反反复复,也曾经深刻地思考过对未来的重新选择;经历了三年感情的分分合合,也曾经有过些许幻想,最终不过耗尽了耐心。努力不计代价,计划难以为继,彷徨始终彷徨。
规划了一场在春节的旅行。
广东春节即将又是一个暖冬,18年十月、十一月相继去了陕西、北京出差,才为今年勉强过了两次“冬天”。延安的面食其实很有风味,羊杂汤也颇得我心,大馒头在经历大家诧异的眼光后逐渐也变成了众人每餐不可缺少的主食。气温只有三四度,枣园的树在秋日里反倒嫣红姹紫,在温带季风气候中成为一道亮丽的色彩。相比之下,北京的几天却是在重度污染下度过的,月上树梢,在清华园的牌坊下的照片都自带出一层朦胧的雾气。小吊梨汤和涮羊肉倒是相当暖心,冒出的白雾氤氲着热气腾腾的食物,才是冬天的感觉。即将启程的是第一个在外旅游的春节,希望提前的规划能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新年。
2018年丢掉了很多东西。
尽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心理建设能力很强的人,但不得不说每一次重建,都不过是把又一次心寒封存,隔开一个新的空间继续生活。城市车水马龙,商场流光璀璨,路上每一个奔波的人,或有所得,或有归宿。接受失不可得,接受孑然一身,最后不经意收拾东西时才发现,往返各地的车票曲曲折折,成沓电影票上的字早已褪了色,曾经的排斥终有一天欣然接受,所有的惶恐也终能一力承当。即使权衡不定,道路情非所愿,但离开了也就仓促地离开了,丢掉了也不会再找回来了。
年度总结记录了些重要的节点。
岁末年初总有各大平台的年度总结。鉴于自己习惯是个浏览者,阅过无痕,风格成谜,除了偶尔写写简书,甚少留下什么留言评论,所以呈现的数字终究只是时间的堆砌,是那些或好奇或无趣的日子里碎片的累积。唯一的例外,大概是招商银行对我友善的提醒:2018年支出占比最高的类型是转账,我最常转钱给他、最应该感谢我的人,果然是房东。
当然,作为一个内心还深藏着那么一点小文艺、还执着地希望透过无边生活的缝隙找寻到一点光亮的人,还是愿意相信总有些日子平常琐碎、却值得刻骨铭心。比如那个睡不着听了吴雨霏的《我本人》十遍的凌晨,比如那个内心挣扎反复却终于说出那句话的夜晚,比如寒冬中代替了生日蛋糕的双色冰淇淋,比如中秋节独自在市民中心广场看的斜阳。最让人期待的还是最近慢慢变多的交集,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还是要走出舒适圈,给自己更多的机会。
还有几天就二十五岁了。
理想是一个从二十二岁谈到二十五岁的问题,年龄终有一天会成为桎梏。如何为未来奠基,并保持住自己的状态,是一个巨大的命题。
从不拘一格到不知不觉,也只求末岁月不惑;始年少无知至年轻气盛,不过终尽逝年华。
2019年2月3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