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附陰陽,取其日用焉。頪之陽動而少息,圓而不定。頪之陰静而少動,方而能静也。其長,其方,其舒,其卷,其流,其濡,陰之動也。

《太极图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释文:
万物存在依赖于阴阳二气的结合,人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去领悟这个的道理。比如,阳代表运动但也需要短暂的休息,循环运动而不断变化。阴代表静止但也会有轻微的移动,形态能保持平静。
因为有生命,所以有万物的产生,这就是生化的过程。生化过程中包含了阴阳两种相反的力量,生命就是依赖于这两种力量的存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运用这个道理。
生之附,凬而化,取其方道也,向背正,奇方之式也,窮通亨,塞道之使也。故天之道,以不足而盈有餘者,衡其所形以存其眞也。衡者,氣與質之周也,有無之承其化而不辵,質性之用其生而不窮。

(1) 凬:fēng,古同“风”。
(2) 眞:zhēn,同“真”。
(3)辵:chuò,走走停停。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天道法则调解万物平等统一,世间矛盾和谐通融,没有丝毫谬误,放之三界而皆准。人道则是方便之道,利己之道。天地没有私欲,所以能够对万物一视同仁,人的私欲多,所以有所偏向。
天道法则,如同张工射箭。弓弓位高了就压低一些,低了就举高一点,拉的过满就放松一些,拉的不足就补充一些。天道法则减损有余而补充不足。而人的做法却不同,人道消减不足来奉送给有余。
释文:
生命的存在依附于阴阳二气,随着天地自然的变化而变化,万物的生成和变化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和路径,只不过万物的形态和方向不同,万物发展有通有塞,有顺有逆的不同变化过程而已。
因此,天道是以不足的状态来满足多余的需求,通过平衡来保持事物的真实本质。所谓的平衡,就是气和质的相互作用,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物质都在承受着这种变化的影响,万物的特性是生命不断进化,不会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