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隐遗密》之九真要内篇(6)

人皆知者,有之為陰,無之為陽,弗知無,之亦其然者。

(1)之亦其然者: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释义:《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无处不在,万事万物、自然现象阴阳蕴含其中。人们都知道看到的东西为阴,看不到的东西为阳。不认识看不到的东西,这其实也很正常。

 

 

無之質為陰,陰其為精,無之化生為陽,陽其微,玅無有之玄,鼓吹萬物之榮,是為之纪。

(1)精:《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意思是说,精致的气凝聚而成物形,气魂游散而造成变化,考察物形的变化,这就能够知晓“鬼神”的真实状态。在上古哲学中,不仅有“精气”的概念,而且有“精神”的概念,《庄子·列御寇》在描述“至人”的生活状态时即使用了“精神”的术语。在《庄子》中,“精神”指的是人的“心志”。战国以来的“医家”既使用“精气”概念,也使用“精神”概念。如《黄帝素问·生气通天论》即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这里所谓“阴”指的是蕴藏“精气”的脏腑,而“阳”指的是保卫脏腑的外围组织。在《素问》看来,脏腑必须平和,而外围组织则应坚固而不泄漏。如果脏腑与外围组织不能配合,则精气就耗散不能生存了。

    道教内丹学称精、气、神为人的“三宝”。“精”指的是构成人体生命组织的精华,这种精华可以从先天与后天两个层面来理解。“先天之精”,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又叫做“元精”,它是本原性的精华,“后天之精”指的是人在性交时所射出的精液。与“精”相对应,“气”也有先天与后天的区分。“先天之气”是人体原发性的“气”,故而有“元气”之称,它体现了先天原火的推动,所以,写作“炁”。从字形上看,“炁”字底下四点,表示火在下燃烧,这种“火”是生命的原动力。至于“后天之气”指的是呼吸之气,也就是宇宙空间外在之气,对于人的生存来说,呼吸之气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必须通过“神火”的温养才能成为内丹修炼的能源。在内丹学中,“神”也有先天与后天之别。“后天之神”指的是“识神”,它的作用是认知与分别,这种“识神”对于学习知识是有用的,老子《道德经》称“为学日益”讲的就是如何通过“识神”的作用来增加知识;但就内丹修炼来讲,必须靠“先天之神”的观照。这种“先天之神”又叫做“元神”,它是人本来的自我慧光,元神之观照,是一个减损识神的过程,老子《道德经》称“为道日损”,就是排除识神的干扰,从而进入无为的直觉状态。这样,元神观照,而“后天之气”转换为“先天之气”,于是元精培补,生命焕发出恒久的青春。

    什么是精?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从广义上说,精包括精、血、津液,一般所说的精是指人体的真阴(又称元阴),不但具有生殖功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而且能够抵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免于发生疾病。因此阴精充盛不仅生长发育正常,而且抗病能力也强。精的来源,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精是秉受于父母的,它在整个生命活动中作为“生命之根”而起作用,但先天之精需要不断地有物质补充才能保证人的精不亏,才能发挥其功能,这种物质即是后天之精。后天之精是来自饮食的营养物质,亦称水谷精微.有了营养物质的不断补充,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古人云:“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说.人脾胃功能的强健,是保养精气的关键,即《黄帝内经》所强调的“得谷者昌,失谷亡”;古人云“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赖饮食以自气血”。故注意全面均衡营养的饮食,才是保证后天养先天的重要手段。《干金方》就说过:“饮食当令节俭,若贪昧伤多,老人脾胃皮薄,多则不消,彭享短气”,这样反不利于健康。怎样才算“饮食有方”呢?归纳前人经验,不外乎定时、定量.不偏、不嗜而已。只有在饮食得宜的基础上,才能考虑药物滋补的问题。服用补益药物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施补”,不然也可能会适得其反。总之,合理的食补和药补对于身体的保养是很重要的。

    什么是气?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气有两个含义,既是运行于体内微小难见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因此中医所说的气,既是物质,又是功能。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敷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化功能来维持。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谓:“人由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神可得其道。”书中还归纳出古人养气的一些经验:“一者,少语言,养气血;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此七者强调了“慎养”:但由于气是流行于全身、不断运动的,所以人体也要适当地运动,促进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才会有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古人提倡“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可使之极(过度)。”我国流传下来的多种健身运动及气功,就是以动养气的宝贵遗产。

    什么是神?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它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体现人的健康情况。如:目光炯炯有神.就是神的具体体现。古人很重视人的神,《素问·移精变气论》也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因为神充则身强.神衰则身弱,神存则能生,神去则会死。中医治病时,用观察病人的“神”,来判断病人的预后,有神气的,预后良好;没有神气的,预后不良。这也是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精、气、神三者之间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长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从中医学讲,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维持生命的动力是“气”,而生命的体现就是“神”的活动。所以说精充气就足,气足神就旺;精亏气就虚,气虚神也就少。反过来说.神旺说明气足,气足说明精充。中医评定一个人的健康情况,或是疾病的顺逆,都是从这三方面考虑的。因此.古人称精、气、神为人身“三宝”是有它一定道理的。 古人有“精脱者死,气脱者死,失神者死”的说法,以此也不难看出“精、气、神”三者是人生命存亡的根本。

(2)玅:miào ,古同“妙”。

释义:无的本质是阴,阴凝聚为精。无化生万物,微小物体为阳。无之玄妙,可以鼓吹万物之生机,带来生命的力量和运转规律,这就是自然界纲纪。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右微下,左微上,外形椭圆弯曲,状如豇豆。与膀胱、骨髓、脑、发、耳等构成肾系统。主...
    爱因懂得阅读 5,248评论 0 1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5,107评论 0 33
  • 第 1章将中医养生进行到底 1中医是如何认识人的生老病死的:中医认为生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外染六邪,内伤七情,...
    hanxuerping阅读 3,012评论 0 0
  • 第二节 素问 藏气法时论 首先讲了五脏之苦。心苦缓,心有病,苦于缓,涣散,急食酸以收之,如五味子等,肝苦急,肝病,...
    水结晶阅读 5,523评论 0 3
  • 带你了解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
    FR堕落的芯阅读 5,283评论 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