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限事项管理法

今日听Meng总直播课,收获了一个事项管理工具——四象限管理法。按照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将事项分为重要不紧急事项、重要紧急事项、不重要不紧急事项、不重要紧急事项。这四种事项分类,以前就知道,今天的收获是对这类事项有了更深的认识:

对于重要不紧急事项,精力分配40%-50%,也就是大约3小时,具体做法是“计划做”,就是对这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作出计划,按计划来一步一步地做;饱和后果是会将压力前置,但不会让自己在行动中陷入盲目。调节方案是专注于当前的小时;对于重要不紧急的事项,原则是先紧后松。

对于重要且紧急事项,精力分配占20%-30%,具体做法是马上去做这类事。这类事饱和后果是让压力变得很大。调节方案是给自己设置节奏,且懂得克制。 处理原则:从长期来说一定要设置节奏,对于当前来说,立刻去做,集中精力去处理。但是长期来说,这类重要且紧急的事项一定要越来越少才好。

对于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项,精力分配约10%-20%,比如可以放松、独处。做法是放松地去做,享受地去做。这类事饱和带来的后果是整个人会变得涣散,浪费时间。处理原则是不能长时间、过度沉迷于此类事,要克制。

对于不重要且紧急的事,精力分配一定要小于10%,没有更好。具体做法是当下减少做,长期不做。这类事饱和后会造成的后果是让整个人变得忙碌且盲目和疲惫。处理原则是越少越好。

所谓的重要与否,是针对于自我而言的,体现在长远的目标上,体现在和重要且不紧急事项的重叠上。紧急是外在的社会时间。

回顾去年和前年的工作,几乎99%的工作都属于不重要且紧急的事,对几乎每天都如此。两年的时间,心疼肉也疼!

以后刻意练习用这四象限进行每日事项管理与复盘,看看自我革新的力量会把自己改变成什么样子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