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葭湄
自从疫情以来我没有再外出游览,也没有在外用餐。
儿子说他最近抽空带我们出去散散心,并在杭州预订了宾馆。
我们说最近不想住宾馆,儿子说那开车带我们外出转转。
我们说不想在外用餐,吃了中饭再出去吧。中饭是在家吃鸡汤面+菜一盆(甘蓝/韭菜/胡罗卜/豆干/青豆/青椒/红椒/虫菜)。
饭后儿子开车带我出去,先上高架再上高速,一路车少行走无阻。
半天时间我们就游览了一市二省。
——
首先今天又游上海市,我们虽住上海,但上海有游不完的风光呢。
我们行走的并非是市中心,高架桥二旁也并非豪华社区,但当我凝望窗外,感觉到上海城区真美。
高架桥二侧栏杆上盆裁月季花开斑斓。
月季花五颜六色,鲜艳夺目五彩缤纷。白的似雪,黄的似金,粉的似霞,红的似火。
月季花的花瓣展开,好似含笑迎人,它们含苞欲放,像羞怯的小姑娘,它们散发出阵阵清香,使人心醉。
天空万里无云一片蔚蓝,月季娇美鲜艳,高大行道树的郁郁葱葱,形态各式的高楼在眼前飞驰而过。
我对儿子说:“不一定非到旅游点才是旅游”,我更喜欢这种坐在车内对风光的遥望和欣赏。
高速路各收费站今天ect都没有收费,不知怎么回事。
——
出了上海,第一站是浙江湖州。儿子说到南浔去看看。
南浔镇,隶属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我们以前曾来过南浔,并记忆深刻。
南浔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如驰名中外的文化宝库嘉业堂藏书楼;江南园林佳构小莲庄;独具江南风情的沿河居民建筑群、明代百间楼;号称“江南第一宅”的张石铭旧居和民国元老张静江故居以及颖园、丝业会馆和大小古桥等。
今天到南浔时感觉不同很多:
一是外面建造了高大气派的牌楼。
二是牌楼进去一边是游客中心,但进去购票要健康码,而我和丈夫手机都没带,再因票挺贵每人100元,我们以前也游览过,就放弃购票了。
三是游客中心可以借导游器,这真稀罕,这也是疫情后的发明吧?
因为没买票,我们就在旁边小河边溜达。
小河水清清,河中停了许多有花边边饰顶的小船,河边青砖小径幽长,岸边民房古朴。
这样的游览也别有风味。
——
接下来我们驱车来到江苏省铜罗古镇。
漫步在铜罗镇老街上,只见两侧清代、民国时建造的楼房逶迤着,抬眼而望,只见居民们在相对着的楼上开窗拉家常,互牵竹竿晾晒衣物。举步跨进那些深宅老屋,步步登高,进进幽深。厅堂上一片阴凉,最热的天,到这里来也会暑热顿消;厅堂上一片静谧,心情最烦躁,到这里来也会怡宁舒畅。宅中天井里还矗立着一个个砖雕门楼,其雕刻深雕缀饰,形神有致。移步厅堂上、楼阁里,只见布满精美的木雕,或人物故事,或花鸟神兽,幅幅惟妙惟肖。
绿水汩汩,穿镇而过,思源桥、枫桥等古桥横跨河上,各地商船穿梭往来,商店民居沿河而建,造就了以枫桥为中心的一条河廊。
河廊弯弯地缠绕在河岸边,廊棚上有望砖青瓦,下有石板街道,随着里侧高低不一的民宅而错落有致地伸展着。不少民宅耸立着高高的封火墙,这些封火墙的形状均为观音兜,展现着浓浓的浙北风韵。
沿着碧水徜徉,定然会注目两岸的石驳岸。这些石驳岸有青石砌的,有花岗岩垒的,经流水数百年的冲刷、浸润,斑斑驳驳透射着阵阵古风。
老街至今基本上保留着五六十年前的风貌,店铺鳞次栉比,民宅连绵逶迤,挨挨挤挤,好一派熙熙攘攘的景象。如今,老街上的店铺虽然没这么多了,但洋溢着古风古韵的店铺还有好多家,有箍桶的,有劈篾的,有弹棉花的……徜徉在老街上,使人疑是置身于冯梦龙等古代作家所描述的吴越古镇氛围里。
南北老街两侧,有着好多条弄堂,清幽深邃,伸向人家尽处。漫步在这些弄堂里,头顶被两边高墙遮掩得只剩下窄窄一线的蓝天,足踏两侧露着青苔绿草的石板路,耳边不时迎来石板晃动的声音,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我看到是河廊依在,虽然铜罗镇免费,但店铺紧闭,游客为零,枫桥古色古香的亭子里坐着许多当地老人在聊天。
我们还有古镇周围漫步,古镇的古色古香与古镇周边建筑的破败成为鲜明对比,可见要振兴当地任重道远啊。
突然一阵轰鸣声使我们不使所措,闻声寻找,终于发现轰鸣声是路边一排旧洗衣机发出的,仔细辩认,原来是计费洗衣机,上面有计费器,这是为谁服务的?是居民吗?居民家中没有洗衣机?也许是租房的外来务工人员?租房的房东不提供洗衣机?虽最终也不知什么原因,但一点是肯定的,当地生活水准是不高的。
今天半天时间游了一市(上海)二省(浙江江苏),去也匆匆,回也匆匆,感觉又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