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合伙人:烂掉的10块钱的水果中,有7块钱是你的,你会让他烂
老张开了家连锁超市。生意挺红火,但利润一直不高。他微服私访了很多门店,发现店员搬鸡蛋时很不小心,碎了不少;牛奶不按日期摆放,过期很多。超市生意,本来利润就薄,这样浪费当然不赚钱。他非常生气,把店长叫来痛骂一顿。店长很委屈,我总不能每秒钟都盯着员工吧。怎么办?
要解决这个“怎么办”的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它的本质。
开超市和开餐馆一样,利润完全来自运营,盈亏都在指尖。为什么?因为这个行业会产生大量损耗。超市行业的果蔬损耗率,高达30%。而所有这些损耗,本来都应该是利润。这些损耗掌握在谁手上?每个员工。
所以人们常说千万别开超市。真开了,也别当甩手老板,为什么?因为你一甩手,利润就哗哗哗流走了,员工却视而不见。
损耗的“权”掌握在员工手中,“责”背负在店长身上,而“利”却和他们不相关。老张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治理结构的问题。结构不对,什么都不对。
那怎么办?也许老张可以试试“运营合伙人”制度。
概念:运营合伙人
我举个例子。
增加利润有两个办法:提高价格,和降低成本。永辉超市的创始人张轩松很早就认识到,在这个行业,提高价格几乎不可能,只能坚持不懈地降低成本。但是,成本不是投资人降下来的,不是管理层降下来的,而是一线员工降下来的。既然投资人可以成为“有限合伙人”,管理层可以成为“管理合伙人”,那一线员工为什么不能成为“运营合伙人”?
运营合伙人制度的关键,就是与一线运营员工分享门店的剩余利润,从而让他们视而不见所流走的利润中,也有他们的损失,让他们肉痛;让他们握紧拳头所省下的成本中,也有他们的利益,让他们眼红。
运用:
具体怎么做?增量利润再分配。怎么分配?分为三步。
第一, 确定增量利润。
什么是增量利润?
既然拿了无风险工资,店长和门店所有员工,就有责任为公司创造合理的基本利润。和运营合伙人分利润,应该分高于这个部分的“增量利润”。
那基本利润,多少算是“合理”呢?门店当然觉得低合理,总部当然觉得高合理。这个“合理”没有一定之理,由总部、门店店长、经理,以及课长共同商议决定。
第二, 分配。
一旦上交完“公粮”,也就是“合理的基本利润”后,门店赚的就是私粮,“增量利润”了。增量利润怎么分?
有五五分的,有四六分的,甚至有三七分的,总部拿三,门店拿七。为什么?因为这部分利润的主要贡献者是“运营合伙人”,也就是一线员工,而不是投资合伙人,或管理合伙人。
烂掉的10块钱水果中,有7块钱是你的,你会让他烂掉吗?
第三, 再分配。
这个月的增量利润,门店分了30万,然后再怎么分?
首先,按级别分。店长级所有人加一起,拿8%;经理级所有人,拿9%;课长级,13%;员工级,70%。一共100%。为什么?因为员工贡献更大。
然后,按部门分。有的部门对结果影响大,比如生鲜;有的部门对结果影响小,比如可乐。所以,在按级别分的基础上,要乘上分配系数,才能体现公平。
最后,按出勤分。
根据员工出勤的天数,计算出勤系数,在按级别分、按部门分的基础上,再乘上出勤系数,体现多劳多得。
按级别、按部门、按出勤,制作一个复杂的计算表格,确保不劳不得、多劳多得。
那最后效果如何呢?员工主动性大大提高,鸡蛋轻拿轻放了,蔬菜注意保鲜了,最终,果蔬的损耗率比原来大幅度减少,达到5%的水平,远低于同行。
本来店长总想多招员工,现在每招一个人都心疼,因为都是成本,还要分钱。以前员工看到别人不干活,也无所谓,现在不会容忍了,因为你不干活,就是在抢我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