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力量》(查尔斯·杜希格)
习惯有好有坏。说到底,习惯就是大脑进入了预设好的“小恶魔”状态(即出窍状态)。
习惯可以帮我们节省力气,它能为我们的大脑腾出空间进行别的活动。
你的大脑进入出窍状态,在这种模式下,大脑无法清醒意识到它正在做的每一件事。
你可能想不到,自己受控于习惯性出窍状态的情况有多么频繁。这就是习惯的关键所在:在你执行习惯性动作的时候,不用集中注意力思考。这就节省了力气。
习惯分为四个部分
信号。这就是是你进入“出窍状态”的触发点。
反应程序。这就是你的出窍状态--你的大脑在接到信号暗示时做出的常规性、习惯性的反应。
奖励机制。习惯之所以得以发展和继续,是因为它能激励我们,让我们感到愉快。拖延是一种很容易养成的习惯,因为它会如此迅速地奖励你,把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更愉快的事情上去。
信念。习惯的强大效果,来自你对它的信念。
驾驭习惯(“小恶魔”),为你所用
改变旧习惯的窍门是寻找压力点————你对信号的反应。改变你对信号的反应,是唯一需要动用意志力的环节。
拖延问题就出在它是一种不假思索的习惯。你往往在无意间就开始了拖延。
《拖延心理学》(皮尔斯·斯蒂尔)
改变的关键在于定制计划。培养新习惯可能会很有用。
番茄工作法————25分钟计时法,在改变你对信号的反应上尤其有效。
记住,习惯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造成神经层面的欲望。要想克服之前的欲望,就再来一个新奖励。只有当你的大脑开始期待这个新奖励,关键的转变才会发生,你才能养成新习惯。
认识到这一点特别重要:一个小小的自我称赞,比如“好棒,好厉害”,就能启动你大脑的重塑过程。这种重塑有时候被称为“习得性勤奋”(learned industriousness),它能让你曾觉得乏味的工作突然生色。
改变拖延症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一定能行”的信念。
巩固信念的方式之一就是发展一个新的朋友圈。
“心里对照”(mental contrasting)也是一种有效的办法。此办法是讲你现在的状态和你期望达到的状态做对比。
通过关注过程而非结果进入思绪
如果发现自己选择逃避是因为某些任务让你难受,有个好办法可以改变这种情况:学会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过程指的是时间进程以及与时间进程相关的习惯和举动。比如“我要工作20分钟”。结果是一种产出,比如你要完成的一份家庭作业。
分解工作量才能细嚼慢咽:专注而简单地工作
如果你能在轻微压力下学习,你将能更轻松地应对更大的压力。
关键是,干扰也是不可避免的,在它出现的时候你要训练自己无视它。关于克服拖延,我能给你的唯一一个最重要建议就是无视干扰!当然,让自己置身于干扰最少的环境也是一个好办法。
讲注意力放在过程而非结果上,可以让你避免对自己作出评价,(我快完成任务了吗?)并让你更放松地沉浸到工作进程中。
一心多用就像不断揠苗助长。不断地转义注意力,也就意味着你脑中的新观点、新概念还没有机会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