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会呼吸,就能做冥想》- 冥想的介绍(⭐⭐⭐)

本书通过描述一百天的冥想安排,系统的介绍了什么是冥想,为什么重要以及怎样进行冥想。读完全书会有一些收获,下面主要的内容和观点和大家分享。但是作为"意识流"的工具书,内容上侧重概念或思想观念上的介绍,使得读起来感觉有点空洞从而抓不住重点。

什么是冥想以及为什么重要?

书中对冥想没有过多具体的定义,形式上就是找个安静舒适的地方,静坐和自己对话的过程,“如何对话”(也就是如何进行冥想)是本书的重点,后面会详细讨论。对于冥想的好处,书中提到,冥想追求内心宁静,从而可以降低血压和心率,减缓压力,进而使海马体以及前额叶脑皮层有所增大,进一步的对个人行为和心理产生积极影响。还能通过减轻压力增加血液中的干细胞数量,减缓干细胞衰老的过程。具体科学可靠性需要自我考证。

冥想是一个少有的关注自我内心的过程。我们习惯了去感受外部世界,其实外部的只是你内心思想、恐惧以及信念等的投射。因此,通过冥想抵达内心深处,直接地、有意识地与自己内心接触就是冥想的意义。

如何冥想?

首先冥想为什么需要方法,因为冥想的目的是感受自己的内心,然而事实上大多数人的内心被很多思绪包裹,阻碍了对内心的探索。例如刚开始冥想脑海一般会冒出很多信息,大多是消极的东西—未经治愈的罪恶感、恐惧感和愤怒等等。这些思绪使得冥想变得困难。我们需要通过冥想首先将这些情绪暴露出来,进而解决它们,最后治愈自己,从而建立自己和内心的有意识联系。而关注解决这些思绪,特别是负面的,是需要方法的。

第一步是关注到自己的情绪,因此需要提高自己的注意力。提高注意力的方法书中主要介绍了三种:呼吸,意象,以及脉轮(不知道为什么取这个名字,感觉是翻译的原因)

呼吸法(集中注意力):冥想过程中,关注呼吸,计算自己呼和吸的次数。默数呼吸次数。数到“十”,重新回到“一”;分心后,也重新回到“一;也可以默数呼吸次数,吸气数“一”,呼气想“平静”;。数到“十”,重新回到“一”;分心后,也重新回到“一”(从数字转向文字),当然,除了平静,也可以自己选一些积极的话或暗示。这个其实和和尚念经打坐一样,都是以某个字、某种声音,或者是某个小短句作为集中点,来训练自己的注意力。

意象法 (转移注意力):冥想除了关注思绪,重要的解决思绪并治愈自己,所以后面思绪会很丰富,注意力要先集中,然后发散出去。所以意象法脑海中包含的内容就可以比较多。比如想象自己面朝大海、和风煦日的宁静画面;试着体会与大海、天空融为一体的感觉;想象一幅绿树成阴、阳光和煦的画面,有河水从你脚下流过;想象自己在金色的房间里,被柔和的光线所包围;想象自己与光线融为了一体,没有边界和阻碍,等等。然自己放松宁静,这是深层次冥想的前提。

脉轮法(深层次冥想的入口):用人身体的不同部位来连接不同的思绪。海底轮在脊柱的下端,会阴周围。它与本能和个人生存相连;本我轮在肚脐之下。它与性最为相关;脐轮在肚脐以上、胸骨以下的位置。这是外在自我的中心,也是个人存在的中心;心轮在胸骨后面、胸部正中。这里是爱、怜悯和更高级别的情绪所在之处;喉轮在咽喉的底部,左右锁骨在此交汇,形成一个V字形。它与交流相关,包括有声交流和无声交流;眉间轮在双眉之间。这里是灵魂的视野和直觉的中心;顶轮在头顶最上部。这里是更高级自我的所在之处。海底轮-本我轮-脐轮-心轮-喉轮-眉间轮-顶轮沿着脊柱一直向上,冥想时可以注意力在这些脉轮上流动。作为入口,进入深层次的冥想去思考相关内容。

第二步是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即进入深层次的冥想时,我们应该想些什么,如果有消极的情绪出来,我们应该如何化解。这些都和心理学有关系了,所以作者后面的描述有点空洞,道理比较多,可读性感觉弱了一些。我大概整理了一下。

思考愤怒:羞愧导致恐惧,恐惧又导致了羞愧的投射面—愤怒,然后愤怒加重了负罪感,也就给这个循环投入了能量。这个无休无止、自给自足的循环把我们锁在了外部世界,让我们远离了自己的内心。通过冥想去直面自己羞愧和恐惧,把恶性循环的圈子打破。

思考罪恶感:做了和自己的行为准则冲突的事情,一般会羞耻进而产生罪恶感。这种负面情绪在冥想过程中很常见。本质的问题是探讨如何解读构成我们经历的人和事。有哪些经历会让我们产生罪恶感。思考我们如何应对罪恶感?用恐惧和愤怒或者通过爱的思想治愈它。这都是冥想可以思考的问题。

思考幸福:将幸福作为你的终极目标,一切冲突都以达成这一目标为前提而化解;真正的幸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不存在于外部世界,不需要苦苦追求就能得到。以幸福为终点,把我自己的方向盘,很多事情或者决定都可以解决。冥想的时候多想想。

思考相互作用法则:负面情绪带给你的只有痛苦,相反,正面的情绪只会带给你宁静。当你给别人幸福、充满宁静的想法时,你自己也会感觉到幸福和宁静;如果你存有负面想法,不管你出于什么理由,自己都会感觉到痛苦。给予他人无条件的爱,是一条通往治愈的路;

类似的道理还有很多,例如要宽恕(自我宽恕和宽恕别人);要感恩;要关注现在,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会削弱你对于现在的意识,越是能够集中注意力于现在,你就和内心自我越接近,你的生命就越是充满活力。关注过去容易引起抑郁,关注未来会引发焦虑;要治愈人际关系,放手控制他人的需要,学会给予,而非索取,让自己投入到无条件的爱当中。要接纳,不要评判任何人,不要抱怨。评判他人的恶,只会增加罪恶感;留意他人的善,不仅会鼓励对方,更会治愈你自己。等等。

所有的冥想的内容指向一个主题:宁静与安详。心灵获得宁静,思路才能清晰,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最后负面情绪也能得到化解,才能和自己内心实现有意识的连接。最后强调的是冥想的质量远比冥想的时间和数量要重要得多,最好一天两次,早晨一次、晚上一次, 每次5~15分钟便可。冥想坐姿应该舒适和骄傲(气宇轩昂地坐好,背部自然而然挺直,抬头挺胸)。冥想的时候,如果你感觉到焦虑,而且持续几分钟不退,那么你就可以睁开眼睛,直到焦虑感消退了再继续练习。如果这种感觉一直都在,那就结束这次练习,直到下次练习时间到了再开始。大多数焦虑感都是很微小的,随着平静的感觉越来越强,焦虑感很容易就会过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