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园》读后感

《秋园》这本书闻名已久了,真正拿在手里,心里忍不住说一句“原来是这样啊。”

《秋园》是小32开,大概是一般书籍的三分之二大小。《秋园》的封面上写着:1914年,世上有了“秋园”这个人。1918年,汉语有了“她”这个字。秋园,她来过,挣扎过,绝望过,幸福过。今天,她80岁的女儿,把普普通通的她,讲给世界听。

书小,字不小,排版也不密,文字语言朴素简单,没有什么修辞复杂的长句子,读起来很快,一个人的一生,很快就读完了。读起来很快,倒也不全是因为这些外在原因,这本书没有什么抓人的情节,讲的也是普通人的普通一生,却让人愿意去看,不知不觉间翻过了一页又一页。

秋园是一个人,原名梁秋芳,生于1914年,是作者杨本芬的母亲。2003年,梁秋芳去世,杨本芬和家人在母亲遗物中发现了一张纸条,是梁秋芳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一九三二年,从洛阳到南京;一九三七年,从汉口到湘阴;一九六〇年,从湖南到湖北;一九八〇年,从湖北回湖南。一生尝尽酸甜苦辣,终落得如此下场。”

这一年,杨本芬63岁,她做出了一个决定: “干一件从未干过的事情:写作。”这便是《秋园》的由来。这本书一写就是十几年,2020年,《秋园》正式出版。在自序里,杨本芬写到:“我写了我的母亲梁秋芳女士——一位普通中国女性——一生的故事,”以及“我们一家人如何像水中的浮木般随波逐流、挣扎求生的故事。”但我想,《秋园》的故事,是那个年代很多人共同的经历,集体的记忆,也因此,才会有如此的反响和共鸣。

读《秋园》的时候,让我想到了另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这两本书的作者和故事内容都有相似之处。

《乱时候,穷时候》的作者姜淑梅,60岁开始认字,76岁尝试写作。杨本芬的女儿章红,是一个作家,姜淑梅也有一个作家女儿,叫艾苓。两位老人都是在女儿的鼓励下写完了小说并出版发行。杨本芬比姜淑梅文化水平更高一些,在出版《秋园》之前,她曾在《红豆》《滇池》等刊物上发表过短篇小说。所以在读《秋园》的时候,也能看出作者在有些地方,比如文字描写、上下文衔接的时候是有一定功力的 。在章红眼里,《秋园》是“艰辛生活给予她的馈赠”,是在“解命运的谜”。在艾苓眼里,《乱时候,穷时候》里“种种苦难和不幸,像娘无意间丢在地里的种子,如今,它们长成大豆、高粱、谷子、玉米。”

《秋园》这本书之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好评,在于它并不是单纯地描写苦难,以苦难打动人赚取眼泪。作者只是在用平静的语气讲述秋园的一生,一个平凡普通的老百姓,在那个年代,被巨大的社会机器裹挟着,无法抗拒。她屈服于命运,却又用自己柔韧的生命力对抗着命运,在命运的夹缝中顽强地活着。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是一个人真实真诚的一生。

最后,把书中的一句话分享给大家:“人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为生存挣扎,要像一颗油麻菜籽一样,被风吹落在哪里,就竭尽全力要在那里生根发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往事如烟,往事也并不如烟,好像就在眼前,心里满了,就从口中溢出,口中不易留,遥远的回忆就涌到笔尖,抢着被诉说出来。...
    借字书友会阅读 2,910评论 1 1
  • 申辰林|文 一、作者简介 《秋园》作者杨本芬,女,1940年出生于湖南湘阴,17岁考入湘阴工业学校,后进入江西共大...
    申辰林阅读 5,613评论 1 15
  • 遇到《秋园》是个偶然。 平时看到留意到好书,我会习惯性地先放到当当的购物车里,等到无书可看时,我会从购物车里找来下...
    我本悠扬阅读 9,201评论 2 10
  • 《秋园》是杨本芬讲述的“妈妈和我”的故事。妈妈的一生,是颠沛流离挣扎坚韧的一生,女儿的一生,童年伴母亲艰难度...
    最怜天上月q阅读 5,895评论 3 5
  •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经历,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苦难是对自己的磨练与塑造,每个云淡风轻的笑容背后,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
    夏至夏至阅读 1,70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