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经历,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苦难是对自己的磨练与塑造,每个云淡风轻的笑容背后,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人生在世知足者常乐,心态放好。
【秋园】一书,书中人物秋园少年丧父,中年丧偶,晚年丧父,一生坎坷辛苦,人生的苦难都上演了一遍,我感叹,像秋园一样在旧时代生活的女生需要多顽强才能活下去?走到生命最后一刻。
秋园的父亲是医生医术高超,秋园有两个哥哥,大哥十九岁结婚,不久二哥也结婚,秋园十二岁时大嫂二嫂去游园会途中船沉两人身亡。办完丧事后秋园父亲病倒了,短短半个月去世了,秋园父亲生病期间一直是秋园大哥照顾,父亲丧事办完秋园大哥得了怪病,全身乏力颤抖。
秋园童年时代结束于十二岁,十二岁那年她失去了三位亲人,大哥秋成病了整整三年,又吸上了大烟,眼见一家人生活没着落,秋园大哥又重新挂起保和药店的招牌,一边替人看病一边戒烟,秋园父亲走后母亲让秋园停了学,留在家做针线活,秋园很想上学但家里没有钱供她上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秋园家药店门口常有一些军官来看病,国民政府参军处上校杨仁受看上了秋园,在参军处秘书长董太太撮合下,秋园与杨仁受结婚了,日子平淡幸福,两人互帮互助。
1937年十二月,日军攻陷南京,秋园仁受带着孩子坐船将要去重庆,秋园丈夫杨仁受放心不下父亲,又带秋园回湖北乡下老家,暂居堂弟家中,秋园丈夫因父亲年迈多病而留家中,仁受当了山起台的乡长,为人清廉公正,却孤掌难鸣辞职了,又去担任田粮局的局长,局长是个空架子常常工资发不出。
秋园领着孩子在花屋小学教学,家安在花屋小学,仁受在山起台教学,时间一点一滴走过,1948年中秋秋园的孩子夕莹不知为什么生病去世了,秋园伤心不停哭,没多久秋园的第四个孩子出生了,取名叫赔三因为夕莹是老三,秋园跟丈夫又迁移到黄泥中,仁受不会种地,一家五口人靠秋园微薄的工资维持生计。
1951年秋园又生了个男孩叫田四,纪念她们家有田。
1949年秋园和孩子子恒同去县城参加考试,子恒考取在西河贝当老师,秋园落榜留在新民小学教书。
1953年秋园家被划为旧官史抄了家,秋园丈夫关起来几天又释放了,二菊秋园的邻居与秋园家换了房,秋园一家搬到了赐福山,赐福山是一座小小的寺庙。
秋园们日子艰难,找不到一点能吃的东西,草都吃光了,秋园丈夫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由干瘦变成水肿,没多久便去世了,秋园一下老了许多,日子难熬,秋园带孩子回洛阳娘家没住几天,又带两个孩子去了湖北汉川县马口镇的王家生产队,秋园在那里一天到晚干活做衣,经陈大姐介绍秋园为了孩子们,和王家台王成恩走到一起,王成恩心地善良对秋园很好,一家人其乐融融,王成恩母亲与秋园们生活了一年零八个月因病去世了。
灾难一步步发生,秋园孩子田四掉在河里淹死了,秋园撕心裂肺,一连几天不吃不喝,期间有过自杀的念头,秋园坚强活下去,日子又复一年,秋园丈夫王成恩患哮喘病入膏肓去世了。
王成恩去世后,秋园六十六岁回到湖南,四十六岁去的湖北。
七十多岁的秋园依然顽强活泼,与孩们一起住在赐福山老屋,八十九岁秋园平地跌了一跤,在孩子悉心照顾下去世。
秋园遗物纸条上写着;
一生尝尽酸甜苦辣,终落得如此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