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短视频,是说深圳市的电动车,在王勇教授骑摩托被交警没收处罚后,状告交警没收处罚违法并胜诉后,深圳的电动车已经合法合规的正常上路了。配的那张图片是一座桥梁上的电动车车流,看到这张照片的第一眼,就把我震惊了。
这条道路大约应该是一座高架或桥梁,道路靠近中心有三条机动车道,有一条非机动车道,确切的说是一条电单车专用车道,最外边是一条人行道,有栅栏与非机动车道分开。
我为什么被震惊了?就是因为这一条非机动车道,或者说是电动车专用车道上的电单车数量,用密密麻麻、水泄不通、蜂拥而至、群蚁排衙……都不能真实形象的反映这条车道上的电单车数量之多。
我大致估算了一下,图片拍摄到的这段道路长度大约有80米。上面的机动车,一共只有7辆,包括一辆大巴,应该是公交车。人行道上空无一人,而非机动车道上的电动车数量则密密匝匝,一辆紧挨一辆,我仔细的数了一,每排四辆,长度大约50辆,总数约200辆。
为了更多的了解深圳电动车和道路的情况,我按照图片上地面喷刷的路名指示金沙洲路,上百度地图搜索。但显示的金沙洲路是在广州市,而不是深圳市。虽然这条道路反映的情况并不是在深圳,而是在广州,但实质上这张图片的社会意义,与这条道路在广州还是深圳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了。
这张图片还让我立刻想起了台湾的一张类似的图片,这张图片非常有名,反映了台湾惊人的摩托车数量。有人给这张图片起了个名字,叫机车瀑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因为摩托车和电单车各自鲜明的优劣属性,台湾人钟爱摩托车,大陆人钟爱电动车,但共同的出色特点就是出行方便,所以台湾人喜欢摩托车,大陆人喜欢电动车。台湾的汽油便宜,大陆的电便宜。归根结底,他们的选择其实是一致的。
台湾这张机车瀑布照片和广州市的金沙洲道路上的电动车相比,除了他们都是以超高的车辆密度让人惊叹之外,还有最鲜明的不同。
台湾的照片上显示,这条道路是摩托车的专用道路,除了摩托车,绝无任何其他车辆,充分显示了台湾摩托车在这条路上拥有绝对的路权。
广州的照片上显示,电单车被高度压缩在一条车道上,相比之下,机动车道上可以说空空旷旷,还有人行道上面基本无人行走。按照图面显示的疏密程度,机动车占两个车道,电单车也占两个车道,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划分。
广州的这张照片显示,虽然电单车的密度太高,但总算有了行驶的自由,比过去到处设点处罚、没收电单车,文明进步了一大截。
城市里的电单车,不管车辆本身和骑手有1多么多的不规范行为,除了用法律进行依法管理之外,所有的限制和违法处罚手段都是愚蠢的,"堵”不如"疏”,永远是更高一筹的做法。
除了表面上的城市管理需求之外,骑电动车出行的人和开车出行的人,自然是两个不同的阶层,骑电动车的人毫无疑问大多是社会的底层,他们为社会付出了很多,却拿不到相应的报酬。看看特斯拉和胖东来的老板是怎么对待员工的,员工拿着高薪酬,而特斯拉和胖东来依然有利可图,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大多数老板的心都不白。能不能善待底层人民,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广州和深圳对电动车的宽容,虽然很大程度上是法学教授王勇抗争的结果,但这种进步还是值得称赞的。也希望所有的城市管理者们都能从善如流,善待底层,人性执法,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