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的特性:分子在不断运动
你好,欢迎学习九年级化学,这一章我们了解微观世界,学习分子、原子、离子。
你知道吗?其实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我们看的见的宏观世界,一个是我们看不见的微观世界。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认识这个看不见的微观世界。既然,微观世界看不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认识它。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化学知识,有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法,从已知来推测未知,然后经过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这也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常用的思维,从宏观现象来推测微观变化。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而物质是由我们看不见的微观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这一小节,我们先来认识分子,学习分子的第一个特性。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为什么呢?因为河水是运动的。观察世界,我们可以发现有些物质是静止的,有些物质是运动的。物理知识告诉我们宏观物体地运动情况是相对的,一个物体只有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我们才能描述它运动情况。
那么微观世界里的粒子是不是也是在不断的运动着呢?我们应该怎样描述微粒的运动呢?还有,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去探查微观世界的运动情况呢?这就是本小节要解决的问题。
从宏观现象入手,实现对微观世界的探查,是我们认识和了解微观世界的主要手段。
生活中处处皆学问,只要你留心认真观察,就能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来看几个实例:为什么向一杯水水中加一勺糖,整个一杯水都变甜了呢?做饭的时候,我们向锅中加入盐还有各种各样的调料,不会出现的情况是有只有加入调料的那个很小的范围有味道,而是整锅饭都是香甜可口的。
你想过其中的原因吗?分子不断运动,糖水之所以能变甜是因为蔗糖分子能够运动到杯子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整杯水都变甜了,幸亏分子是不在运动的,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请你认真地观看把一滴蓝墨水滴到水中的过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并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其中的原因。对,我们观察到:这一滴蓝墨水迅速地把整杯水都染成了蓝色,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子的运动和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一样,这是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物体的运动是宏观的,是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是机械运动;分子的运动是微观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是热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跟物体的温度无关;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由于机械运动而具有机械能;物体由于内部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和相互作用而具有内能。
下面请跟着我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徒手染色 。
取三个小烧杯,分别标上A、B、C,在A中滴入几滴酚酞,烧杯C中放入一些浓氨水,三个小烧杯并排放置,然后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和C,观察实验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A中溶液的颜色变成红色。
其实这里的原理很简单,浓氨水与酚酞相遇,就会变红。你看,放在两个不同的烧杯里的物质,即便是目不转睛,烧杯C中的浓氨水还是溜到了烧杯A中,而你却毫无察觉。这个实验在一次说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你可能有这样的疑问,既然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为什么烧杯C中溶液的颜色没有发生改变?
对,需要时间,分子的运动有块有慢。分子的类别,温度都会对分子运动快慢产生影响。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夏天衣服比冬天干的快,就是这个原因。
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能够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这就是本小节我们学习的分子的第一个特性。
最后留两个思考题:从微观的角度解释:(1)酒香不怕巷子深;(2)墙内开花墙外香。
猜一猜,把一瓶醋放进黑盒子,打开盖子,就会散发出气味,让同学猜一猜盒子里放的是什么?同学们肯定能猜到这是醋。
紧着问:同学们是怎么猜到的呢?学生说出自己猜出的过程。
有这三个可以观察到现象,我们得出分子不断运动这一结论。
既然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不断的运动的,空气可以流动,水可以流动,那么教室里的桌子为什么看着是静止的呢?这就要考虑分子间的关系。在初中阶段我们先来了解分子之间的距离。
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5+5=?同学们答:10。观看动画。
讲故事。
自己动手感受。用针筒感受。捏空矿泉水瓶和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感受。捏起球,和按压桌子对比进行感受。
得出结论:分子之间的距离从大到小顺序依次是,气体、液体、固体。
加上课堂小结:上一节课学习分子的概念,我们的研究方法是从一些分子模型入手,进行类比研究,这是一种思路。
而这节课研究分子的特性,我们的研究思路是观察现象,进行推理,通过实验进行验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主要学习分子的两条特性,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我们主要学习了分子的两条性质。学有所用,下面我们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讲解课后题,布置作业。
我们今天来学习分子的特性,一起来探寻答案。首先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不是一回事?
是不是所有的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1.掌握分子的特性.
2.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
3.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我们知道分子看不见摸不着,那么研究分子的特性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