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0日。前几天受邀前往一个名曰善缘书舍的地方,听了一个名曰"接受自己,一切皆有可能"的文学讲座,主讲人名曰红孩,他的名头是"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协会常务副会长、朝阳区作协主席……″,听起来很有来头,只是这么知名的作家我却从来没听说过,更没有读过他的任何作品,我是不是孤陋寡闻呀。至于说文学讲座,我已经有20多年没听过了,不过我听过的讲座可都是知名作家开讲的,一大串的名字我例举一两个吧,刘心武、毕淑敏、梁左、舒乙……,他们在文学界是不是很有名?这样的文学活动我参加了整整一年,还真别说,从此我便开始了自己的随笔日记式写作,这一写就是20年,上瘾了。
那天前去听讲座的人都是文学爱好者,据说不少人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文章,我觉得他们都是潜在的未来的能够登堂入室的作家,像主讲人一样冠以自己的头衔,也可以受邀开讲座做报告,我这可是实事求是。作家红孩讲座的题目就是"接受自己,一切皆有可能",这就告诉大家只要接受自己,从文学爱好者一跃成为象他那样的知名作家,极有可能。至于为什么非要接受自己,因为来听讲座的几乎都是残疾朋友,不接受自己的身体缺陷,就一切都不可能,也不知道我这么说对不对?在我来讲从来没有因为接受不接受自己而失去做任何事情的热情,活着就要直面人生,接受自己倒成为了一种妥协。
作家讲述了他的创作经历还有创作思路,他说他写过很多名人,而且都写的得心应手,还告诉大家如何去写。我听着觉得他是在开玩笑,我们这些以轮椅为伴的残疾人有机会接触名人吗?当然作家红孩也算是名人,听他一次文学讲座,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他的人生活灵活现写出来吧。他说他写过林徽因还有其他不少非常知名的人士,都是我们耳熟能详被各路人马践踏到马踏淤泥里的人物,我心想你写得再精彩,还有什么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吗?我不否认文学讲座是一场文化活动,但也只限于活动而已,而且这种活动日渐式微,因为有了互联网有了自媒体,写作已经进入了自由表达的时代,不管是不是接受自己,都可以参与竞争,要的是勇气是才气,与接受不接受自己有多少关系呢?
别总是以为写文章就是为了发表,就是为了当作家,其实写作就象是喜欢跳广场舞和在公园里参加大合唱以及所有娱乐活动一样,只图个乐呵就挺好,没必要上升高度提高档次,只是娱乐方式的不同而已,只是更加自我更加小众更加心理更加私秘罢了。我对待码字的态度就是自娱自乐,偷偷乐,乐起来更有味道,自己的事自己的心自己的情自己的感说与自己听,说过之后,以第三者的心态去阅读,那种享受妙不可言,那种审视深刻动心,那种回味源远流长,那种记忆刻骨铭心。如果真要接受自己,也是接受自己的灵魂而非其他。写作吧朋友们,无论写成什么样,只要坚持,哪怕只是记录生活日常,久而久之也会把自己写或一本书,老来读时一定会回味无穷老泪纵横,我觉得这才是写作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