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兵之盟
华元居中调停终于产生了成效,晋楚两国都表示愿意举行弭兵会盟。但是对于晋国来说,他们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要求楚国必须说服秦国与晋国率先建交。我们也知道,自打崤之战和令狐之战之后,秦国就一直对晋国有很深的敌意,而与楚国配合默契。楚国如果能说服秦国与晋结盟,两国不再敌对,那么晋楚之间的会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楚国为了能够得到喘息的机会,同意了晋国的要求,于是秦晋两国便商议于厉公元年的冬天,在令狐举行会盟。会盟的地点选在晋国境内,这让秦国很是狐疑,在秦国人眼中,晋国人向来是不守信的。从晋惠公多次毁约,到晋襄公不宣而战,再到赵盾夜袭令狐,秦国因为晋人的不守信已经吃过很多次的大亏了。
这次的会盟虽说有楚国的授意,可晋国究竟安得什么心,秦桓公心里是没有底的。于是到了约定的会盟时间,晋厉公早早就到了令狐,可秦桓公却始终不肯渡河,而是驻在王城,派了史颗渡河到河东与晋厉公缔结盟约。可这毕竟是两国国君之间的会盟,总这么对峙着也太不像话了,晋厉公只好派魏犨到河西去与秦桓公结盟。
这次的会盟就是在这种互不信任的局面下进行的,按照范文子士燮的说法,“斋戒盟誓,是为了建立互信,既然已经约定好了会盟的时间和地点,到了时间却不能在指定的地点完成会盟,可见两国终究还是缺乏互信的,这样的结盟毫无意义。”秦晋两国的和平会盟就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草率地结束了,因为两国国君分别驻在黄河两岸,这次会盟又被称作是“夹河之盟”。
秦晋会盟结束之后,华元继续奔走,到厉公二年三月,晋国派范文子士燮与楚国的公子罢和许偃提前举行了会面。三月初四日,两国使者在宋都商丘西门外举行盟誓,双方约定:
晋楚两国此后不再以兵戎相见,要遵守共同的准则,应互相扶助,在有饥荒祸患时应互为支持。如果有敌人侵害楚国,晋国应出兵救援讨伐敌人,如果晋国遭受侵害,楚国也同此理。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保证信息和道路的通畅,出现异议时应共同协商解决,有不遵守王道正义者,应同心协力进行讨伐。如有背叛此盟誓者,必遭天谴,使其军队覆亡,国祚断绝。
盟约虽是如此,可两国之间毕竟缺乏弭兵的诚意。在会盟之后两国互派使节,晋国派郤至到楚国派聘问,楚共王设享礼招待他,并在地下室悬挂乐器。我们之前曾介绍过,享礼是天子招待诸侯国君时所设的礼节,而招待卿时则设宴礼,楚国用享礼招待郤至在当时是不符合礼制的。
郤至在进入朝堂时,地下室的钟鼓齐鸣,把郤至吓了一跳,赶紧又退了出来。当时担任相礼引导客人的正是司马子反,子反看到郤至退了出来,就说:“时间不早了,寡君还等着呢,您还是赶紧进去吧!”
郤至赶紧推辞说:“贵国君主不忘记先君的友好,郤至有此福分见证两国交好已经幸运之至。然而贵国用如此盛大的礼仪来接待郤至,假如有一天上天降福,让我们两国的国君相见,贵国还能有什么更高的礼节来接待寡君呢?郤至实在不敢接受!”
看见郤至如此恭敬,司马子反在一旁很是轻蔑地说道:“如果上天赐福,两国国君相见,恐怕也只能是用一支箭互相馈赠了,哪里还用得着什么钟鼓礼乐?”这句话包含着很深的挑衅意味,按照子反的话说,两国国君若要相见,也只能是在战场上,这种需要礼乐的场面恐怕是没有机会的。紧接着子反又说道:“寡君正等着呢,您还是进去吧!”
郤至直言反驳子反的话说:“您这是取乱之道,恐怕不能作为法则吧?”但经不住子反的一再催促,只好又说:“您是主人,既然做如此安排,必有您的道理,郤至只能听从了。”
宴会之后郤至愤然回国,将这些话转述给了范文子士燮,士燮闻言说道:“不遵守礼仪的人,自然也不会遵守盟约,看来两国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久之后,秦桓公率先撕毁了盟约,召集北方的白狄并联络楚国密谋伐晋。秦桓公的这个举动造成的直接结果是,晋国因为难得一见的信守盟约,反而成了最大的赢家。中原诸侯都因为秦楚两国背弃盟约而纷纷拥护晋国,那些原本依附楚国的诸侯也纷纷背楚而附晋,使得秦楚两国成了孤家寡人。
诸侯的背离,楚国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但是因为内政不协需要调整,暂时还没有撕毁协议的动作,但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态度却很明了。晋国就在晋楚盟约的保护下,召集诸侯会盟,共举伐秦大计。此次参与伐秦的除了晋、齐、宋、卫、郑、曹、邾、滕这些中原诸侯之外,还有周王室派来的刘康公和成肃公。弭兵会盟刚到一年之期,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就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