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黄山冤案2

一、汪文言封疆通贿案

      汪文言(约1572-1625年),本名汪守泰,歙县人。他是一个历史争议人物,是一个没有功名而进入高层的“天下第一布衣”,是一个坚持信念、不畏苛刑、至死不屈、杀身成仁的时代英雄。

      汪文言的生平,史书记载甚少,在徽州的史志上,更是一个空白。但他在明末的历史上却很出名,《明史》、《廿二史劄记》、《明季北略》等诸多史籍均记载这位平民出身的英雄与魏忠贤宦官集团斗争的事迹,《明史》列传中许多人物都与汪文言有关联。

      汪文言小时候的情况没详细记载,只知道他出身底层,没有考过功名,连秀才也不是,有些资料说他当过监狱看守,又有人说他当过库吏,因监守自盗被判遣戍,但逃脱。还有人说他当过“门子”。因为“娼优皂隶”都是贱役,没有前途,所以汪文言隐瞒了自己的历史,来到东林党官员于玉立的门下当了书吏。但这些均没有正史证实。

        总之,汪文言出身低微,而且履历不明不白。而明清一些小说中把汪文言描绘成一个“轻嘴薄舌、议论朝政、讥讽正人、调弄缙绅”的“邪路小人”,在当今一些书籍中,也把汪文言说成一个“混社会的游民、油滑的县吏、唯利是图、狡猾透顶”、“追逐权位、利益至上”的黑社会式的人物。这些小说式对人物的贬损描绘,没有史料支撑,不可全信。

      《明史》的记载倒值得重视:“文言者,歙人。初为县吏,智巧任术,负侠气。”

      他当过县吏是真,到底是库吏还是监狱的看守,《明史》也没有说清。但他慷慨仗义,机灵能干,乐于助人,因此江湖上很有名气,并结识了东林党人、刑部员外郎于玉立。于为人刚直不阿,敢于直言,万历二十七年七月,他“疏陈时政阙失,言陛下宠幸贵妃,宴逸无度,……远近之民,皆疑至尊日求般乐,不顾百姓涂炭,何以系天下之心?......帝怒,褫其官。”

      于在贬官回乡后,为掌握朝中动态,于是花钱给汪捐了个监生的身份,还派他进京了解政治动向,广交政界人士,以图观察时局,东山再起。

      汪文言有监生身份,又有于玉立的举荐,加之有公关能力,很快,结识了东林党的骨干、时任兵科都给事中杨涟,大学士刘一燝、韩爌,吏部尚书周嘉谟,御史左光斗等人,更重要的是,他结识了太子、后继任皇位的朱常洛的贴身太监王安。

      王安是宫内较为正直公道的太监,“安用其客中书舍人汪文言言,劝帝行诸善政,发帑金济边,起用直臣邹元标、王德完等,中外翕然称赞,大学士刘一燝、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皆重之。”可见,汪文言结识王安后,并非逐利谋私,而是做了不少好事。

      汪文言作为东林党的一员,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智慧,对与首辅方从哲为首的浙党、山东籍的给事中亓诗教为首的齐党和以湖广人官应震、吴亮嗣为首的楚党进行分化瓦解,凭着政治智慧,整垮了三党,为东林党人全面掌权铺平了道路。

      宦官魏忠贤得势后,齐、楚、浙党残余势力大多投靠其门下,形成阉党,怂恿魏忠贤残酷镇压东林党人,而汪文言也成为他们痛下杀手的头号目标。

      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王安被魏忠贤杀害,汪文言失去政治靠山,见风使舵的顺天府丞邵辅忠出面弹劾他,使他丢了“监生”身份。汪文言逃离京都,又被御史梁梦环弹劾,被逮下狱。但是当时东林党势大,最终还是无罪释放。

      汪文言并没有失去锐气和斗志,“益游公卿间,舆马尝填溢户外”。他的政治才干,甚至还引起了首辅叶向高的瞩目,“大学士叶向高用为内阁中书,大中(指魏大中)及韩爌、赵南星、杨涟、左光斗与往来,颇有迹。”

        一个布衣出身,竟当上了内阁中书舍人(相当于总理办公室秘书),掌缮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官位虽是七品,但跻身国家核心机关,足见汪文言的政治能力。

  东林党人虽然一时得势,但始终是魏忠贤的心头之患。魏忠贤控制政事后,利用手上的锦衣卫网罗罪名,大肆迫害东林党人。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魏忠贤向东林党人挥起了屠刀,而作为突破口的是出身低微、履历复杂、官职虽低但能量颇大的汪文言。魏忠贤的党徒给事中阮大铖与给事中章允儒定计,嘱同官傅櫆劾文言与魏大中、左光斗互相勾结,谋取私利。魏忠贤将他打入监牢。案由是逼他承认伙同杨涟、左光斗等人在“封疆案”中接受熊廷弼的贿赂。

      原来,天启二年(1622年),封疆大臣、辽东经略熊廷弼因辽东战事不利而被捕入狱,被判死。东林党人包括汪文言曾多方设法营救熊廷弼并为其被判死喊冤。

      在魏忠贤的授意下,阉党官员逮捕汪文言,其目的是从汪身上打开缺口,镇压东林党官员。北镇抚司许显纯逼他诬陷东林党骨干,“而以涟、光斗、大中、化中、朝瑞、大章为受杨镐(前任辽东经略,因战事失利而下狱)、熊廷弼贿......逼令文言牵引诸人”,以此向熹宗告黑状,陷东林党人于死地。

      许显纯对汪文言用尽毒刑,施以“械、镣、棍、拶、夹棍”等残酷手段,但汪文言在狱中表现了坚持正义、宁死也不肯诬陷他人的钢铁意志。“文言备受五毒,不承,显纯乃手作文言供状。文言垂死,张目大呼曰:‘尔莫妄书,异时吾当与面质。’显纯遂即日毙之。”天启五年(1625年)四月,汪文言被害于狱中。

      在书卷气十足、士大夫云集的东林党官员中,一介布衣出身的汪文言以超人的政治智慧和务实机敏跻身高层,忍受着外界对他的偏见和内心痛苦,在关键时刻坚守着正义的底线,无怨无悔地付出生命的代价。“不要乱写了,就算我死了,也要与你对质!”这个血的控诉,也使汪文言成为一个追求真理,坚持正义,坚贞不屈,视死如归,顶天立地的徽州人!

    汪文言死后,扬涟、左光斗、顾大章等六个东林党人也被魏党因收受贿赂、结交疆臣之莫须有罪名,被害身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