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未曾想过有关《黑戈壁》的重读会延续如此之久的时间。这次重读就像一个仪式,那片广袤的土地与地名一个接一个在我的眼前打开。个人记忆中留存的某些东西都会与书一起打开来,与其说是跟着杨镰教授的文字追逐大荒,还不如说是自己的记忆中搜寻。这种搜寻有些来自阅读的积累,有些来自自己的经历。一想起西域,就会回忆起西部的风割过面庞时的痛楚,更不要说因干燥而引起的嘴唇干裂、鼻孔生痛。在浏览一些有关西部的风景照片时,图片中显示的美不会轻易的骗到我。那些美往往要经历许多艰辛才能一窥。
许多阅读并非在阅读结束之后才会得到什么。许多的阅读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去等待。一次完整的阅读结束之后,要在事后许多年之后才会真正成为自己的体验,或是形成自己的经验。这一点就像有人问到斯文赫定作为一个探险家最大的品质究竟为何时,斯文赫定给了一个完美的解释------需要天使般的耐心。在当下这个耐心奇缺的时代,赫定的这个回答仿佛如禅门的机锋对答一般。其实,这种耐心在《黑戈壁》的作者杨镰教授身上也可以看到。在探寻“敦煌天杰”那四个镶嵌在大地上的字的故事中已经提供了足够的展示。杨镰教授在西部的游走历程,从书中文字里看到的不过是从一个地名到另外一个地名。或是从一个日子到另外一个日子。但这些文字的背后就是一个人的长途跋涉和舟车劳顿。如果在阅读时能透过文字的表象看到这些,则意味着阅读的深入。
在《黑戈壁》中有提及许多有关研究中亚的人和书目。如果顺着杨镰教授的提醒,拓展阅读下去,那么整个中亚才会焕然开朗起来,那时读者才会明白祁连山是连绵800公里的山脉,而天山是东西长约2500公里的屏障。这些实际的地理距离才会成为读者的真实的认知。即便科技昌明的今日,在西部,风沙、干渴、酷热、寒冷、暴雪、冰封这些现实依然是人无法抵抗的。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对于中国的西部,对于那一片自中国的汉代就苦苦经营的西部,时至今日我们对于西部的认识依然还是过于肤浅,而在斯文赫定、斯坦因、伯希和、哈士纶的眼中,他们使用了另外一种观察方式来审视中亚。如果我们不将中国的西部放置在中亚这个更为宏大的主题之下,那么这个-------我们以为的西部就过于狭隘了。而这就是我为什么特别喜欢斯文赫定的原因。
在翻查有关《黑戈壁》中提及的书目时,会让人注意到一个问题,这些书目集中出版的时间大多在20世纪上半叶,然后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空白期。当我们再次重新翻阅这些书目时,我们会意外的发现那些记录中的现实大部分在今日原封不动地保存着。就像杨镰教授在斯文赫定曾停留过的“斯别廷水泉”旁发现当年斯文赫定的宿营地不过是百米之内。我们已经无法想象一支拥有300头骆驼的驼队是何种景象了。但这样的故事就曾经这样发生着。
在用互联网搜寻那些书目时,我意外的看到一本斯文赫定写就的书-----《我在亚洲的狗》。简介说这本书是斯文赫定的最后一部作品了。看到这本书时,其实立刻可以想起在《亚洲腹地八年探险》中记录的那些跟随斯文赫定一起上路的那些动物。除了狗,还有骆驼和马。
让我着迷的是这本书的书名,我想真的只有斯文赫定有这样的底气和让读者深深的折服的经历,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我在亚洲的狗。这样大气的书名只有他配得上。斯文赫定在探险经历中豢养的狗只有好几只,但从斯文赫定的记录中来看,斯文赫定不但将这些狗作为随从,还视它们为伙伴。在斯文赫定的记录中,那些狗儿都会有一席之地,当然它们也是有一个名字的。
如果这本书真的是斯文赫定的最后一部著作的话,那么斯文赫定就更值得让我尊敬了。他对于他所经历过的一切都做了尽可能的记录。哪怕是一只路上捡来的流浪狗。
在阅读《黑戈壁》的同时,萦绕在我脑间除了斯文赫定的书之外,还有“阿拉伯的劳伦斯”所撰写的《智慧七柱》。在某种程度上,中亚的沙漠生活与阿拉伯半岛的沙漠生活具备相似性。更何况劳伦斯与赫定一样,在观察入微这一点上他们两人还无人可以企及。在喜欢记录这一点上,他们两人也不分仲伯。虽然劳伦斯的笔下多少有些“耍花枪”,不如赫定的文笔那样来得铁马硬桥。我得感谢这些先贤前辈,无论他们做了什么,但是他们的著述为我们打开了广阔大地的道路,这些道路从大海之滨开始,跨过平原,跃上高原,翻过雪岭,横穿沙漠,他们从不同的方向出发,见识了旁人不曾知道的辽阔和壮观。他们所讲述的故事轻易不会为人所理解,他们目睹过的奇景用语言来形容已经逊色,他们知道的秘密都藏在他们迈出的每一步中。在《黑戈壁》、《亚洲腹地八年探险》、《智慧七柱》中他们毫不吝啬的告诉我们他们所知道的一切。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们驻留宿营的地方我们也会抵达,他们忍饥挨饿的绝境现在依然是,救他们在千钧一发之际的河流现在还有可能继续流淌着。还可能在路上,我们也会捡到跟随身后的狗,并一起上路。
斯文赫定在暮年所念及他在亚洲养过的狗这件事,还让我想起在《寻路阿富汗》这本书中英国外交副大臣斯图尔特曾提及的一只狗。那是斯图尔特在阿富汗徒步旅行的伙伴,最后他费劲周折将它带回了英国。
这些看似闲来之笔的故事,是旅途当中的小确幸,也同时是观念上的巨大差异。在对待世界这件事上,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还有很多。
至此,有关《黑戈壁》的重读可以告一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