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饱:满足,充足,丰富。
▲安:安逸,舒适。
▲敏:勤勉,努力,不懈怠。
▲慎:谨慎,慎重。
▲就:靠近、亲近。
▲有道:有才艺、有道德的人。
▲正:纠正;改正;匡正;端正;修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上不要求丰盛,居住上不要求安逸,工作勤勉,言语谨慎,亲近有道德的人并修正自身,可以说是好学了。”
【学而思】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是不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饮食上不追求山珍海味,居住环境不贪求过分的安逸。人的欲望永无止境,对物质的追求永远不会满足,君子要重视精神境界的升华。
“就有道而正焉”即见贤思齐,向有道德的人学习,或是从书本上学习并修正自身的缺点。
【知识扩展】
“君子”在先秦时期多指“君王之子”,是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被自身欲望所左右的是庸人。人生有目标、有计划,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是士人。自强不息的是君子。贤人和圣人是完人,境界高于君子,但一般人不容易达到,君子是普通人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最高目标。
君子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君子有三德: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篇》9.29)
君子有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篇》16.4)
君子有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论语·季氏篇》16.5)
君子有三戒:少年戒色、壮年戒斗、老年戒贪。(《论语·季氏篇》16.7)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篇》16.8)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子张篇》19.9)
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礼记·杂记下》)
君子有四不: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晋·潘尼《安身论》)
君子有五耻: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均而倍焉,君子耻之。(《礼记·杂记下》)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篇》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