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常常有人看了我的画跑来跟我说想学画画,鉴于我既不是专业出身,也算不上网红,本着不能误人子弟的原则,我通常都回答不收徒。后来接触多了,发现我只不过是自作多情,真正想学画画的人,已经看书报课去了,其他人恐怕大多停留在“真好看!要是我也能画出来就好了”这样的想法阶段,还有些人,只不过是看我头像照骗好看,想撩我。
我不禁回想起大约5年前我开始自学画画时候的情景。小时候沉迷画漫画,曾经一度想考艺术专业,被家人无情拒绝,后来就再没有摸过画笔,直到女儿学画画的画室某一天突然准备开一个10课时的成人水彩课,作为画室的老客户兼老师的好朋友,我义不容辞的报名,从此打开了画画这个新世界的大门。
这么想来,其实开始做一件事并非必须前思后想、充分准备,有机缘就够了。当然,也需要水平不太高的队友,否则容易打击积极性。总之,当时上课之后,我属于打击别人的行列。不过我的胜利得益于比较鸡贼,在老师给的临摹材料中,我总是挑最简单的,别人在复杂的画面中慢慢消磨自己的雄心壮志的时候,我已经在轻而易举的胜利中沾沾自喜了。
不管怎样,我觉得我是真的喜欢画画的,哪怕我没耐性,也不觉得这项爱好有什么钱途。喜欢做一件事是种什么体验呢?就是一开始总是要兴致勃勃的定个小目标,然后发现实现好难,半途而废,但是过几天又心痒难耐,重抄旧业,如此周而复始,只要不曾彻底放弃,我觉得基本就算是真爱了。
前面说到了我是个非常缺乏耐心的人,好多人觉得绘画是非常需要耐心的,实际上耐心并非绘画的必需品,水彩这个画种受制于材料,越是快速的表达越容易出效果,许多水彩大师的优秀作品是在30分钟内完成的,甚至他们之中有人公然表示自己没什么耐心(出自水彩大师约瑟夫),我看到的时候觉得这太激励人心了,就好像是在告诉你,躺平也可以躺赢,我一直把“没有耐心”作为我画画的座右铭,简直受益一生。
而实际上,面对一件真正喜欢的事情,耐心是个假命题。就像面对一个你爱的死去活来的人,你不用告诉自己“我要对他好”,这句话只能在你并不是很爱他却又不得不爱他的时候,作为用来欺骗自己的手段耍耍。与之相似的假命题还有“勤奋”,我认识一个水彩写生画家,风雨无阻天天写生,经常被人夸勤奋,他说,这是热爱和享受,不觉得自己辛苦和勤奋。
当然刚开始学画的时候我没有这些觉悟,但是作为一个文科生,学习习惯还在,就是甭管学啥,一定先从看书开始。看书的好处是,你总能从一本书中找到另一本书,源源不绝的看下去。后来我在橙色软件上找到一个资源,几乎涵盖了所有网络上可以找到的国内外大师的水彩作品和视频以及电子书,大约上百G的内容,那时候的我太简单了,看完觉得自己眼界开阔了,审美提高了,觉得画画好像也不是很难嘛!没错,开头就是要这样迷之自信,后面面对打击才能一边自我怀疑,一边负隅顽抗死磕到底。
水彩课结束之后我就算正式进入了自学的阶段,水彩这个材料对我是先入为主,轻便好携带,除了贵没毛病,好在我不是很缺钱。虽然后来画室为了敛钱又开了油画课,素描课,我也略尝试一二,但是因为我不但没耐心,而且懒,外在表现就是无论对感情还是学习,都非常的专一,所以就变成了专攻水彩画。
当然不论何种画种,最后都要面对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当我决定要学画画的时候,我最大的问题是,我要从画素描开始吗?我这么缺乏耐心,对素描当然是十分抗拒的,跟着老师画了几张素描之后,我博览群书,翻遍知乎,想找一些学画画不是非要画素描的证据,果然被我找到了,不画素描,可以画速写呀,《素描的诀窍》这本经典教科书基本就是教速写,名不符实,搞懂了透视,黑白灰,点线面这几样素描的精髓,直接画速写练造型能力就可以了,我又不参加艺术高考,又不用看老师脸色,何苦自己给自己套紧箍咒,于是果断放弃了国内的传统素描。
很多人想学画画的目的,就是源于崇拜技术。画的像照片其实一点儿也不难,很多高中生就可以做到,但是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相机做的更好,滤镜还可以把我变美,还能美的不重样。西方从100多年前的保罗塞尚就已经开启现代绘画的新篇章了,而我们的审美还停留在文艺复兴时期,对自然主义的比例、透视、明暗执着追求,觉得画的像照片才是真的厉害,至于毕加索,马蒂斯,蒙得里安,他们是谁?
世界著名艺术家霍克尼在《隐秘的知识》一书中详细揭示了相机发明以前,画家们是怎样利用投影技术画人像的,假若他们在天有灵,看到我们还在执着追求和照片一样的绘画效果,他们一定会流露出非常怪异的表情:真想穿越啊,有了相机谁还画画啊!
当然西方古人的目的是求逼真,我们现在追求的是所谓“艺术”,逼真其实更接近技术,而艺术的疆域早就无限扩大了。
扯远了。画画这么久,写实还是摄魂怪,常常萦绕在我的画纸上,冰冻我的的绘画热情,再榨干我微不足道的耐心。怀着这种对于写实的厌恶之情,我学画学的一直十分纠结,道理都懂,想过好这一生依然很难。
想明白这个问题是最近的事,已经到了我自学绘画的第五个年头。我依然在纠结画什么和怎么画的问题,初学者觉得素描是在练“准确”,实际上,素描最重要的内涵在“关系”,点线面,虚实,大小,黑白灰,都是在表达“关系”,台湾水彩画家简忠威的名言“看大画大”,其实就是要画者不要盲人摸象,要学会从整体布局,看各部分关系是否得当,恰如其分,他将这些归到“素描的真意”之中,其实这就是绘画的形式语言,除了上述关系,包括构图,色彩,等等,这些要素不但在写实绘画,在抽象绘画中更是近乎直白表述,假如我们学会了欣赏抽象的绘画,我们就会明白何为布局,怎样取舍,怎样表达。
假如我们学会了抽象表达,我们就相当于学会了守护神咒,可以愉快的脱离写实魔爪了。
有趣的是,这种表达早已在我们的中国画中存在了千年之久,中国画不存在写实,讲究一个“意”字,竹菊梅兰表达高尚品格,高山流水是胸怀天下,虾鸟鱼虫各有各的品性,假如我们画画的时候,能调转矛头,直指内心,其实抽象并不难。看小朋友画画就知道了,他们才不管什么形式,就画自己的情绪和内心,作品却往往有惊人的感染力。
讲了这么多,很容易让自己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自己棒棒的又可以挺头竖脑的画画了。错了!画画是一门实践学科,多画才是硬道理!多多画吧!